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章 竇棗花喜結連理 高翠蘭又遭厄運

且不說石佬千方百計為棗花牽線搭橋,說成了親事;翠靈和孫子在南張鎮開起醫館;後來張煜辭官回家;一年後張桓與棗花喜結連理,全家團聚,熱熱火火過起了日子。

單說高翠蘭送走竇棗花之後,拒絕了翠靈、棗花一家人的邀請,獨自留在賈善人家,捨不得丟掉自己經營的飯鋪。可心中又是一場空落落,感覺十分寂寞。

石佬也為她的處境發愁,經常來看望,問她有什麼打算。高翠蘭心裡亂的很,她知道無論如何不能再回紫茵觀了,去福陵山還不如暫時住在這裡。便對石佬道:“先在這住吧,有賈善人一家照顧著,反正在哪裡都是打發日子。”石佬也無話可講。

這一天,高翠蘭正在收拾東西,忽然見到一個前來化緣的和尚。心中有些詫異,問道:“你怎敢穿這身僧服來化緣?”那和尚道:“阿彌陀佛。這位施主不知,佛法無邊,這場會昌法難終結了,那個要滅佛的皇上已被送往西天。弟子們已重返寺廟,都有歸宿了。”高翠蘭才知道沙門又得到安生。她打發了和尚,便上山去與石佬商量,想到清涼山去看看。

石佬能猜透高翠蘭的心思:她本來是個有夫之婦,口中不說,其實對豬八戒還存在唸想。無論去道觀,還是進寺院,都不是真正修煉,而是圖個清靜,打發日子罷了。心裡總在盼望著有朝一日夫妻能夠團圓呢。可這樣的事情石佬怎能幫上忙,只能隨她的便了。

高翠蘭終究辭別了賈善人,去了清涼山天恩寺。寺中的沙尼看到“妙靈”師父回來了,像迎接親人一般把她請到了住持面前。住持忙站起施禮,道:“我佛慈悲,妙靈師父終究回來了,老衲正叫弟子們打聽呢。”

妙靈還了禮,道:“勞住持費心。弟子久居寺中,知道大劫已過,怎能不回?”住持讓了坐,道:“回來就好,天恩寺又有重振之日了。”妙靈問道:“沒想到這場災難來勢洶洶,本以為佛門永無出頭之日了,可霎時間卻煙消雲散。不知何故?”住持道:“老衲也這樣想過。本來出家人不問俗事,可是被攆出廟門,一時間也成了俗人。武宗皇帝要滅佛,明著說是因為崇佛造成國力衰退,可老衲卻聽說是為了皇位之爭,才有了這場會昌法難。”妙靈道:“皇位之爭,與佛門何干。卻叫我們這些人遭罪?”

住持小心地道:“武宗要滅佛,實際上是與當今皇帝有關。當今宣宗皇帝是武宗皇帝的皇叔,其實也是皇位的競爭對手。武宗即位後,便想要剷除這個心腹之患。他打聽到皇叔從宮中逃出後,隱入佛門,當了和尚。所以滅佛,就是為了追殺他這個皇叔,毀滅他的棲身之所。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卻遭致沙門前所未有的一場劫難。”

妙靈道:“阿彌陀佛,可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住持道:“滅即是生,生即是滅,世事輪迴無常。滅佛的皇帝自己倒先走了,參禪拜佛的皇叔卻成了當今皇上。”

她看了眾尼一眼,連忙轉了話題:“這事不提了,老衲也是道聽途說,不可全信。出家之人,當以弘揚佛法為本,不可計較得失。老衲剛才說的,全當是閒話聽了吧,不可再傳。”她又對高翠蘭道:“不過,妙靈師父,你還不知道,這次劫難,寺裡也有兩位師父沒有躲過,她們年齡也大些,一個在路上圓寂;一個不願意離開,在廟內歸寂了。”眾尼聽了,便默默地誦起經來。

高翠蘭對天恩寺還是有感情的,不要說這座寺廟專門為她所建,就憑自己在這裡住了那麼長時間,也有一種“家”的感覺。看到原來的沙尼大都回到寺中,心中自然輕鬆一些。有空便聚在一起,各自講起離開天恩寺的經歷。酸辣苦甜,悲歡離合,一年多的時間,居然演繹出多少故事來。高翠蘭聽了,甚有感悟,一時間忘記苦惱,重新過起了寺廟日子。

石佬也前來看過高翠蘭,見她心情好了,也放下心來。便去與悟真等仙家交往,雲遊四方,想長長見識,學些神仙的本事。

光陰荏苒,轉眼又是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大唐早已不復存在。到了五代十國,戰亂頻仍,經濟崩潰,民不聊生。佛界又一次遭到危機。史稱後周的第二代皇帝世宗柴榮剛剛登上皇位,便大規模抑制佛教。顯德二年,頒佈法令,各道、州、府、縣,除少數有“敕額”者,可繼續保留寺院外,其餘一律停廢,並勒令僧民全部還俗。天恩寺雖然是武則天敕建,但是則天皇帝去世後,就受到詆譭。唐武宗時代天恩寺就沒能免去那次會昌法難,何況與後周已毫無瓜葛,怎能得到當朝的“敕免”?

高翠蘭是唯一經歷兩場法難的沙尼,她聽到訊息後,便勸寺裡的沙尼早作準備,尋找出路。自己也悄悄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