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五章 人口與賦稅

皇帝說完後看向朱厚照,只見朱厚照一臉微笑不說話,皇帝回想了一遍自己說過的話,尷尬地說道:“朕漏掉了這五口之家是失地百姓了,若是再減去地租恐怕土地還要翻上一番才能滿足一家五口的生活。”

“爹還漏算了種子、農具、耕牛的費用,佃戶可養不起牛,想要種田就要租借地主家的耕牛。”

皇帝不明白朱厚照拿一個失地的五口之間說事想要表達什麼,皺著眉頭說道:“你想透過這件事告訴朕什麼?”

“父皇!兒臣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透過這樣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來說明土地兼併之害。父皇應該很清楚,人力有窮時,一個人種十畝地可能會精耕細作,可是當他種二十畝地的時候,還能精耕細作嗎?

可是當百姓失地之後,本來十畝地就能養活一家五口人吃飽飯,可是一旦失地,同樣耕種十畝地根本就養不活一家人,只能多佃租土地,依靠廣種薄收來保證生活。

而種地是有管理成本的,當佃戶租種的土地收成越來越少,地主為了保證自己的收益,就會不斷提高佃租的比例。

長此以往,百姓漸漸就會沒有了活路,一旦遇到一點旱澇災害,流民就會出現,而流民為了活命就會嘯聚山林,甚至還會殺官造反,成為國家穩定的隱患。”

皇帝略微沉思了一下,就抓住了朱厚照話裡的漏洞。

“兒啊!你首先要清楚失地的百姓為何會失地,若是遊手好閒,敗光家業,難道還要朝廷花錢養這些懶漢嗎?

還有一點是朝廷不禁止土地的交易,只要土地是合法買賣,朝廷也不能阻擋有錢人買地啊!”

朱厚照笑了,這就是時代差距,根本不懂得從經濟鏈條,看事情的本質。

“爹!你想過沒有,土地的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災年的土地與豐年的土地能夠差好幾倍,您剛才說的遊手好閒者也不會去佃租土地耕種。

能夠埋頭耕種土地者,都是勤勞樸實的百姓。真正造成土地兼併的是賦稅和人口的增長,以及天災人禍。”

天災人禍皇帝能聽明白,可是這賦稅和人口增長怎麼就成了土地兼併的一大罪魁禍首。

對於一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從小受盡了苦難的孩子來說,宮外的世界對他來說太過陌生。

等到安全無虞之後,又只能接受儒生的教導,滿腦子都是儒生灌輸給他的那些東西。

可以說弘治就是儒生培養出的帝王樣板,若不是前面已經有了仁宗的廟號,弘治駕崩之後,廟號絕對少不了一個‘仁’字。

然而這樣一個連天下大勢都看不清的人,又怎麼能夠治理的了一個龐大的國家,只能是聽從儒生的教導,按照儒生教導的方式治國。

按照儒生教導的方式治國,得利的必然就是儒生,而朱厚照則不同,從小生在蜜罐裡,在皇宮中除了皇帝皇后之外,就沒有人能約束的了他。

加之朱佑樘子嗣艱難,又獨寵張皇后,因此只保住了朱厚照這麼一根獨苗,在日常中就少了管束。

這種寬鬆的環境,讓朱厚照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間,甚至能夠經常溜出宮外,在民間遊歷。

不同的生長環境,造就了父子二人不同的性格,一個謹小慎微,循規蹈矩;一個個性張揚、不受儒生約束。

皇帝雖然很想保持皇帝的威嚴,可是在面對有後世記憶的兒子的時候,還是敗下陣來。

朱厚照實在沒想到,皇帝老爹連賦稅與人口的關係都不清楚,這十八年做的是傀儡皇帝嗎?

“爹!咱們先說賦稅與人口的關係,朝廷現在執行的是有功名的讀書人優免政策,有功名的讀書人因為沒有賦役的壓力,對於生育就特別積極。

為了生育甚至娶好幾房的妾室,因為條件好,孩子生得多,家族就會越來越興旺,每一代只要出一個出人頭地的讀書人,這種富貴就能延續。

因此讀書人的家裡非常注重子弟的教育,一些當朝的高官致仕之後都會在家學中教授子弟,因此朝中經常能夠看到,一家三代同朝為官的現象。

這是因為他們壟斷了教育資源,掌握了科舉的技巧,而不是他們比普通百姓更加聰慧,長期的教育壟斷就形成科舉世家,這樣的家族再透過聯姻,就會形成盤根錯節的社會關係。

什麼同鄉、師生、家族、姻親,這些串聯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個龐大的關係網,他們互相提攜,互相袒護,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皇帝皺著眉頭,他還是第一次聽人這麼細緻的剖析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