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章 戊戌變法:一場被“攪黃”的改革大夢

在清朝末年那風雨飄搖的歲月裡,戊戌變法就像一道短暫卻耀眼的閃電,試圖劃破黑暗,照亮大清那搖搖欲墜的天空。本以為能帶來一場華麗轉身,可沒想到最後以失敗收場,淪為歷史一聲沉重的嘆息。這其中,慈禧太后的態度轉變堪稱“神來之筆”,從一開始的“點贊支援”到後來的“瘋狂反對”,把整個變法攪得稀碎。下面咱就嘮嘮這場變法為啥“撲街”,慈禧又為啥突然“翻臉不認人”。

一、變法開場:光緒拉著小夥伴“搞事情”

光緒皇帝,這位心懷壯志的年輕帝王,看著大清被列強欺負得鼻青臉腫,國內也是一團糟,心裡那叫一個著急。他就像一個熱血青年,決定要改變這一切。於是,他拉上康有為、梁啟超等一幫“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準備轟轟烈烈地搞一場變法。

這些人整天湊在一起,討論著怎麼讓大清“逆襲”。他們提出要改革政治制度,發展工商業,學習西方科技,甚至連教育制度也要來個大換血。這一系列想法,就像給病入膏肓的大清開了一劑猛藥,想著能藥到病除。光緒皇帝一拍桌子:“幹!”1898年,戊戌變法正式拉開帷幕,一時間,大家都對這場改革充滿了期待,彷彿看到了大清崛起的曙光。

二、改革推進:各方勢力“暗流湧動”

變法剛開始,慈禧太后其實並沒有強烈反對。她或許想著,讓光緒折騰折騰也好,說不定真能弄出點名堂。畢竟,她也不想大清就這麼一直爛下去。於是,她給光緒放了個話:“你大膽去幹,只要不碰我的底線,我就支援你。”

可這變法一推行,問題就來了。改革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那些守舊的大臣們,本來靠著老一套的制度吃香喝辣,現在突然要變,這不是砸他們飯碗嘛!他們一個個跑到慈禧太后那兒哭訴,說:“太后啊,這變法可不得了,祖宗的規矩都要被改沒啦,咱們以後可怎麼活啊!”慈禧太后聽了,心裡也開始犯嘀咕。

再看民間,老百姓們對變法也是一頭霧水。變法的那些新政策,什麼開設議院、廢除八股,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太過於“高大上”,根本理解不了。大家還是習慣了原來的生活方式,對這場改革,既不支援,也不反對,就這麼“吃瓜圍觀”。

三、慈禧“變臉”:一場“權力保衛戰”

就在變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慈禧太后突然“變臉”了。這其中的關鍵原因,還是權力。光緒皇帝在變法過程中,越來越激進,想要真正掌握大權。他重用維新派,繞過那些守舊大臣,這讓慈禧感覺到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威脅。她心想:“這小子,翅膀硬了,想甩開我單幹?不行,我得讓他知道誰才是老大!”

還有一個導火索,就是袁世凱的“背叛”。維新派為了對付守舊勢力,想拉攏袁世凱,讓他出兵保護光緒皇帝。袁世凱表面上答應得好好的,可一轉身,就跑到慈禧太后的親信榮祿那兒告密。這一下,慈禧太后徹底怒了,她覺得光緒和維新派這是要“造反”啊!

於是,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把光緒皇帝囚禁在瀛臺,宣佈重新“垂簾聽政”。她下令抓捕維新派人士,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海外,譚嗣同、楊銳等“戊戌六君子”被殘忍殺害。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僅僅持續了103天,就宣告失敗,成了一場“短命”的改革。

四、失敗原因:一場“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悲劇

戊戌變法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光緒皇帝和維新派太過於心急。他們想在短時間內把所有制度都改了,這就像一個人想一口氣吃成胖子,根本不現實。改革需要循序漸進,可他們卻操之過急,結果適得其反。

其次,他們沒有強大的支援力量。守舊勢力太強大了,這些人在朝廷里根深蒂固,人脈廣泛。而維新派呢,大多是一些文人書生,沒有實際的權力和軍隊支援。就好比一場拔河比賽,一邊是身強力壯的大漢,一邊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這比賽還沒開始,勝負就已經註定了。

最後,慈禧太后態度的轉變是關鍵因素。她作為清朝實際的掌權者,擁有絕對的權力。當她覺得變法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時,毫不猶豫地出手鎮壓。光緒皇帝和維新派,在她面前,就像小螞蟻一樣,根本無力反抗。

戊戌變法的失敗,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遺憾。它讓我們看到了改革的艱難和複雜,也讓我們明白,在歷史的洪流中,任何變革都需要謹慎謀劃,穩步推進。而慈禧太后的“翻臉”,則成為這場改革失敗的“致命一擊”,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嘆息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