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法雷厲風行的推行態勢下。
起初,趙地百姓滿心都是牴觸情緒,他們將秦法視作征服者強行施加的枷鎖,內心滿是質疑與抗拒。
畢竟,長久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和舊有的規則體系,讓他們對這突如其來的新律法難以迅速接納。
回首趙國舊制,那是一個特權橫行、規則混亂的時代。
貴族階層仗著權勢,肆意兼併土地,無數百姓辛苦勞作一生,卻可能一夜之間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敢怒而不敢言。
商業貿易領域,度量衡混亂不堪,各地標準不一,百姓在交易中時常吃虧,面對奸商的欺詐,卻連個說理的地方都沒有。
司法更是淪為權貴手中的玩物,有錢有勢之人只需動動手指,就能輕易操縱審判結果,讓無辜百姓含冤受屈,苦不堪言。
秦法推行初期,趙地百姓滿心質疑,牴觸情緒強烈。
在熱鬧的集市上,這種牴觸表現得尤為明顯。
商人們早已習慣了以往混亂無序的交易方式,對秦法統一度量衡的規定極為不滿。
就拿布商孫二來說,從前他靠著短尺少寸的手段,在每一筆交易中賺取額外利潤,日子過得頗為滋潤。
可秦法一實施,他的這些“生財之道”被徹底堵死。
他心裡那叫一個不服氣,覺得秦法壞了他的好事,於是偷偷用舊尺賣布,心存僥倖地想著能瞞天過海。
可沒成想,很快就被巡查的官吏逮了個正著,不僅滿滿一屋子的貨物被沒收,還面臨著嚴厲的重罰。
孫二這下可慌了神,四處跟同行訴苦,添油加醋地訴說自己的“悲慘遭遇”,引得不少商人跟風抱怨。
大家聚在一起,紛紛指責秦法斷了他們的財路,一時間,集市上滿是對秦法的抱怨聲。
鄰里間的糾紛處理,也讓百姓對秦法心存疑慮。
有這麼兩戶鄰居,因為宅地界限不清起了爭執。
按照趙國舊俗,雙方找了村裡有名望的老人來調解。
可這老人收了其中一方的好處,給出的調解結果明顯偏袒。另一方自然不服,鬧到官府。
官府依照秦法重新勘查裁決,給出了公正的結果。
可受益的一方卻覺得秦法破壞了他們原本依賴的人情關係,心裡總覺得彆扭;
而受損的一方更是對秦法懷恨在心,認定是秦法壞了他們的“好事”,到處宣揚秦法的不是。
然而,隨著時間的緩緩流淌,秦法帶來的改變如同春日暖陽,逐漸驅散了百姓心中的陰霾。
集市上,統一的度量衡讓交易變得公平公正,每一筆買賣都明明白白。百姓們再也不用擔心被缺斤少兩,交易的熱情日益高漲。
曾經靠不正當手段謀利的商人,也慢慢發現,誠信經營雖利潤沒有以前“豐厚”,但生意卻越來越紅火,客源不斷。
孫二在幾次碰壁後,也不得不遵守秦法。
一開始,他心裡還直犯嘀咕,可沒過多久,他就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生意漸漸有了起色,老顧客越來越多,還贏得了好口碑。
他不禁感慨道:“以前只想著歪門邪道賺錢,結果路越走越窄,現在按秦法來,心裡踏實,生意也穩當。”
在司法層面,秦法的公正透明讓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公平的力量。
不管是普普通通的百姓,還是有些家底的小地主,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有個小地主與佃戶發生土地租金糾紛,地主本以為能像以前一樣靠關係壓下此事,繼續壓榨佃戶。
可在秦法的嚴格約束下,官吏依據雙方契約和律法公正裁決,地主理虧,不得不按照規定減少租金。
此事在當地傳開後,百姓們對秦法的信任逐漸建立起來,再遇到糾紛,都願意尋求官府依據秦法解決,因為他們知道,秦法會給他們一個公正的交代。
賦稅方面,秦法同樣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秦法規定明確,百姓清楚自己該繳納多少,避免了以往隨意攤派的亂象。
以前,趙國官府時常隨意增加賦稅,百姓們毫無辦法,只能默默承受,每到交稅時,都是愁眉苦臉,生怕被多收。
現在,按照秦法繳納賦稅,雖然數額並未減少,但百姓心裡明白,不會再有額外的盤剝。
有個叫趙老漢的農民,以前交稅就像過關一樣,提心吊膽。
如今,他笑著說:“秦法清楚明白,咱交得心甘情願,也不用擔心被欺負。”
秦法在治安管理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