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晦,實至明,似至繁,實至簡,似至難,實至易。”
這也是推演法的特點。懂了推演法的精神以後就知道推演其實比歸納容易。
第五點,關於“天人合一”的觀念。“天人一物”、“理一分殊”和“內外一理”,起源於易經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與人道在內,認為天的規律跟人世的規律是一回事。我們知道王陽明格竹子,是要用人世間的“理”追求自然界的“理”,這樣當然格不出近代科學。近代科學一個特點就是要擺脫掉“天人合一”這個觀念,承認人世間有人世間的規律,有人世間複雜的現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規律與自然界的複雜現象,這兩者是兩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是戰國時期的莊子,他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而明確連用這四個字的是北宋的大思想家張載,他在《正蒙·乾稱篇》中說“儒者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而可以成聖,得天而未始遺人”。
給這個民族注入演繹推演的因子,是熊槐心中的執念。
為時未晚。
:()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