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人性善惡

第146章 人性善惡

南遷的大策方針定好之後自有昭陽他們去細化執行,熊槐忙裡偷閒歇息了兩日。

其實也不算是休息。

第一天,熊槐拉著田夕去郊外的百家學院與大楚軍事學院視察進度,如今這兩座毗鄰的學院已經完成了地基的夯實,接下來便是建造地上部分,不過距離正式招收學員,還早得很。

工尹昭魚每日在這兩處督工,幾個月下來,人黑瘦黑瘦的,精神卻很好。他引著熊槐在這兩地參觀,對於學院的佈局、功用講解地十分細緻。

熊槐對他很滿意,是個能做事的人。

在這個時代,昭氏確實人才輩出。

三日後,太宰昭應來報,孟子攜弟子自宋至楚。

“孟子?他來楚國幹什麼?”熊槐自言自語,他對儒家不太感冒,沒想過要費力討好儒家,至於百家學院,如果儒家願意,熊槐也不介意給儒家留有一席之地。他對諸子態度一致,願意來我歡迎,不願意來我也不強求。

“宋偃奪位成功,廣招天下賢士。孟子聽說後,認為宋偃是個賢君,便帶著一眾弟子前往宋國拜會宋偃,宋偃倒也給足了孟子面子。只是,環視列國,孟子辯才堪稱一絕,且其言辭往往過於激烈,一番言談後,宋偃被孟子逼問地啞口無言。孟子便以為這宋偃虛有其表,徒有其名,不堪與謀,便準備離宋。正當時,大王的求賢令到了,孟子有心與大王一唔,便啟程南下郢都來了。”

熊槐有些無語,你老人家看清楚啊,我的求賢令,雖然令中帶賢,求的卻是“才”。

唯才是舉,與儒家經義格格不入啊!

“你認為該怎麼辦?”熊槐問昭應。

“臣以為,大王最好莫過於出城迎接孟子一行!”

“什麼?!”熊槐有些不解,“為何?”

“大王繼位之處初,曾不遠千里尋訪上柱國,更是三顧孫伯靈,如今為何對聲名更在二人之上的儒家領袖孟子如此冷淡?”昭應面色肅然。

“怎麼?你看不過去了?”熊槐冷笑,“你是個儒生?”

昭應搖搖頭,“臣下只是以為,給予孟子這樣的名士以國士之待遇,天下方能見大王求賢之心,否則世人皆會認為大王的求賢令只不過是一句笑言!”

“你倒是敢說!孟子與子期和伯靈能一樣嗎?他二人可是我楚國建立霸業不可或缺的基石,孟子能幹什麼?難不成我還要聽他的,以王道治國?真要聽他的,我大楚離滅亡可就不遠了!”

昭應一聽熊槐語氣不善,頓時緊張起來,他忙躬身道,“大王,臣之本意不是要大王聽之,是希望大王姑且聽之。臣希望大王給世人以尊賢的態度,其實,臣也不贊成儒家的治國之道。”

“姑且聽之?”熊槐瞭然,說話語氣也平和了下來,昭應也鬆了一口氣。

“是的大王!”

熊槐哈哈笑了起來,這事他拿手啊!

仔細想想,繼位半年多以來,他幹過的大事不少,威嚴也是日盛一日,似乎…自己比以前多了一些自信,卻少了一些謙遜。

熊槐頓時警醒,他向昭應拱手道,“今日多虧卿家提醒,寡人差點就迷失自我了!孟子來楚一應安排,就由卿家全權安排,寡人自會前去迎接他!”

“喏!”

三日後,楚王熊槐在令尹昭陽、上柱國田忌的陪同下,在郢都東門隆重地迎接了孟子及其弟子十二人。

黃昏時分,孟子一行車隊緩緩停下,已過不惑之年的儒家領袖孟子看著前來迎接的楚王車駕,哈哈一笑,自輜車上一躍而下,站在原地笑眯眯看著楚王豪華的青銅軺車。

熊槐嘿嘿一笑,在侍者的攙扶下緩緩下了車,在昭應的引領下,緩緩來到了孟子面前,拱拱手道,“夫子來楚,寡人大幸,願聆聽夫子教誨!”

六月中,郢都沒有一絲風,又悶又熱。

月上柳梢頭,蟬鳴聲陣陣。

王宮後花園中人聲鼎沸。石亭下,熊槐與孟子挨坐著,談笑風生。楚國朝堂重臣悉數到場,他們大多數與孟子的弟子竊竊私語。

孟子滿面春風,楚王確實給足了面子。

觥籌交錯許久,熊槐放下酒樽,向著孟子拱手道,“夫子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笑著捋了把鬍鬚,一副你果真孺子可教的神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