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越王結成暗約,熊槐心情非常愉悅。接下來只要能調動越國大軍,造成其國內空虛,給越王奪權的機會,秦國利用越國牽制楚國的目標就將落空,楚國也不會被耽誤變法的進展。
七月流火過後,天氣涼爽了些許。
八月初一大朝會,熊槐宣佈了武州、豫州、揚州、荊州四州以及昭鼠、景鯉、王珏、屈伯庸四大州牧的任命。
在這之前一兩個月的時間裡,熊槐就故意放出了郡上設州的口風,楚國朝堂內外對於設定州並沒有什麼異議,也都在猜測於州牧的人選。
但是當他們得知王珏出任州牧之時,一時間群情洶洶,不少朝臣起而反對,理由無非是王珏資歷太淺,難以服眾。
熊槐便讓王珏自己出來與反對者辯駁,以王珏的口才,又有熊槐在背後撐腰,那些反對者又不是出自屈、景、昭三氏,王珏自然不會將他們放在眼裡,一個個被他辯地體無完膚,狼狽而退。
其實,屈景昭三氏也不是沒有反對者,但他們都知道這是大王的平衡之術,且有昭陽、屈匄、景華的壓制,族內的反對者連聲音都發不出來。
就這樣,州牧的人選輕易便確定了下來。州牧雖總理一州之政事,卻無調兵之權,無郡縣官吏任免之權,雖說是封疆大吏,權勢實則有限,這也是反對者呼聲不是太大的原因之一。
州治,武州在宛城,豫州在壽春,揚州在廣陵,荊州在長沙。
至此,楚國變法第一步,州郡縣三級制度全部完成,後續一切變法都將以此為基礎。
變法第二步,府兵制也已經選擇揚州作為試點開始推行,明年或可完成。
改革是多層級,多方面的,要一層一層、一塊一塊的解決,主打一個穩字。從來就沒有完美的機制,所有的制度都是應時而生,隨時而止。
熊槐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思來想去,現階段他能想到的主要有五個方面:體制、兵制、經濟、科技、教育。
體制改革分中央與地方,中央涉及太廣現在還動不得,地方上各國都開始推行郡縣制,在這上面動手腳,加一些自己的東西,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還是比較好接受的。
先在地方上分層,再將中央分塊兒。
所謂分塊兒,便是官員的職業化、專業化,再就是明晰公與私,王室事務與國家事務逐漸剝離,這是後續的要務。
所謂分層,便在郡縣兩級制度之上再加一層州,楚國與中原各國不一樣,他們就那麼點兒地盤,數來數去就那麼幾個郡縣,郡縣之事,幾個中央官員很快便能處理完。但是楚國不一樣,它的國土面積比秦、齊、魏、趙、韓、燕加起來還要大,這要讓熊槐處理所有郡縣之事,那他是不幹的。他也不會讓昭陽他們這些中央大員忙於這些瑣事。地方上的事,自有州牧去處理,州牧只要定時上報便可,至於對州牧的監督,會有的。
兵制改革,一為提升軍隊戰鬥力,二為減輕國家負擔,這兩點目前只有府兵制能夠滿足。府兵制的基礎是按丁納賦的均田制,這一點熊槐也早有準備,郡縣推行的同時,也同時進行著料民量地,對土地重新分配。當然,也不是十分徹底,封君、貴族雖然必然要吐出部分土地,也卻有限。楚國的封君、貴族盤根錯節,勢力不容小覷,熊槐也只能緩緩圖之。
府兵目前只在揚州推行,積攢一些經驗和教訓,一旦時機成熟就將在全國推行,熊槐預計至少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在這之前他不會對楚國做傷筋動骨的改革。
軍事上,熊槐創立了軍參謀制,以孫臏任參謀司司首。在熊槐的認知裡,楚國雖然不弱,但是在將才、帥才方面要比秦、齊差得多。秦國現在有司馬錯、魏章,樗裡疾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再過個二十年還有白起;齊國曆來名將輩出,田盼、匡章也是世之名將。
楚國老一輩人中,田忌、孫臏、昭陽、沈衍都能打,對上各國名將也不會落下風,但是中青一代就要弱一些,等到田忌這些人故去,剛好是白起、匡章們大殺四方的時代,景翠、昭滑、甘茂他們無論如何也難以與其抗衡。
熊槐的軍參謀制度,便是為白起、匡章這樣的人準備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雖然主將能力不如你,但是我出謀策劃的人多,縱然難以取勝,總不至於潰敗。除卻主將因素,打仗打得便是國力,只要能保證國力跟得上,再配上軍參謀制度,縱然白起、匡章又有何懼?!
經濟方面,他沒有什麼手段,暫且不考慮。
教育方面,是一定要做的。衛鞅雖然變法成功了,秦國強大了,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