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照耀下,馬蹄翻飛,銀光閃爍,五千鐵騎猶如一道耀眼的閃電,瞬間穿越通道,到了秦軍面前。
秦軍士兵驚恐萬狀,尚未回過神來,就已被這突如其來的衝擊打得措手不及。楚軍騎兵以雷霆萬鈞之力,衝撞進秦軍密集的隊形中,長槍如林,箭矢如雨,刀光劍影交織成死亡的旋律。
秦軍的防線瞬間崩潰,如同巨浪中的小舟,搖搖欲墜。兩萬多秦軍被這五千精騎衝得七零八落,陣型大亂,士兵們四處逃竄,呼救聲、馬嘶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響徹雲霄。
誰曾想到,騎兵竟然這麼生猛?面對騎兵的衝擊,他們毫無還手之力!
面對這樣的場面,即便是身經百戰的公子華同樣肝膽俱裂,強悍如他也不敢與騎兵正面交鋒。
身在陣中,無論公子華怎麼喊,秦軍人人身不由己,誰也聽不到主將在喊什麼,他們唯一想的就是保命。
唯一還能保持戰鬥力的只有為數不多的秦銳士,這些由司馬錯一手訓練出來的銳士大多死在了函谷關,剩餘不足兩千人跟隨司馬錯來到這裡。
他們或三人或五人、十人結陣,間或能斬殺楚騎兵,給倉惶無措的秦軍一點精神支撐。
然而,楚軍騎兵們也發現了這一點,魏榮早就針對秦銳士、齊技擊做過準備。此時他一聲令下,便有數名騎士結成半月型陣,兜殺向一隊銳士,他們從背後抽出特製的短矛,投向銳士。銳士們哪有見過這種打法,匆忙將飛來的短矛挑開。雖然短矛無法對其造成傷害,卻給了楚軍騎士們留下了進攻的空隙。
這是致命的。
中路秦軍在潰退,司馬錯第一次心中生出了絕望。
秦軍兩翼被楚軍咬住不放,加之中路的潰敗擾亂了兩翼的心神,秦軍整個三路都呈現了敗象。
司馬錯很快靜下心來,他盯著楚騎兵看了許久。
景翠與昭滑自然不會放過對秦軍痛下殺手的大好時機。楚軍吹響了反擊的號角,他們跟在騎兵身後對散落的秦軍進行收割斬殺。
眼看中路秦軍已經沒有了威脅,魏榮大手一揮,騎兵們調轉馬頭,回撤一段距離之後又向秦軍左翼發起衝鋒。
司馬錯的心在滴血。事到如今他也清楚,秦軍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撤退才能保留希望。
以十萬對五萬,敗。司馬錯的心底蒙上了一層陰影。
他咬咬牙下令撤退。
秦軍開始且戰且退,然而楚軍卻不依不饒,緊咬不放。騎兵雖然不再衝鋒,亦在周圍遊蕩,專殺落單之秦軍。
秦軍已經沒有了鬥志,陣勢也越來越亂。終於,他們看到了曾經拼殺過的山谷,於是乎一股腦鑽了進去。
楚軍就守在谷口,沒有冒然進入。
進了山谷,秦軍士卒們驟然躺倒一地,任憑長官們怎麼喊怎麼打也不願起身。
這裡面許多人參與過函谷關之戰,經歷過生死劫難,那時候他們卻不像今日這般無力與絕望。
今日之絕望,非一日之驟變,乃這些時日之積累。與楚軍作戰和與聯軍作戰截然不同,與聯軍作戰並不需要講求過多謀略,只要勇往直前,悍不畏死。與楚軍作戰不但需要勇猛,還須時刻提防楚人層出不窮的陰謀詭計。今日之絕望,乃對楚軍騎兵戰術的毫無準備,以及騎兵所展現出來的強大戰力。
司馬錯與公子華相對無言。戰敗對於他們的打擊實在太大,尤其司馬錯。
這一敗極有可能葬送秦國短時間內收復武關的希望,從此秦國將暴露在楚國的刀鋒之下。
這一敗更是斷送了司馬錯在秦國的希望。函谷關、武關,決定秦國命運的兩戰都是由他指揮,且都戰敗。不管秦王如何信任他,戰敗總要找一個替罪羊,司馬錯自然是最佳人選,秦王亦無可奈何,一如當年他為安撫公室、貴族,將衛鞅車裂。
司馬錯和公子華都清楚這一點。公子華幾度欲言又止,他替司馬錯感到難過。若無後續援軍,他們幾無翻盤之可能,可大王還會相信他們嗎?
恐怕,他們等來的不會是援軍,而是大王問罪的詔令。
該怎麼辦?
公子華不知道。他扭頭看著那張在夜幕下倍顯黝黑的臉,嘆了口氣,問道:“你是主將,接下來我們當如何行事?”
司馬錯眼神空洞,似乎沒有聽到。
公子華見狀也不再問他,別過頭去看著毫無士氣的軍隊,正在包紮的傷兵,心中的熱情也漸漸冷卻。
半晌,司馬錯方才嘆口氣,回答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