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秦軍一如昨日那般向山谷內的楚軍發動進攻。
這一次秦軍遇到了更加強烈的反擊。其往兩側山坡上的進攻屢次失敗,深入山谷的更是寸步難行。
司馬錯與公子華都看得出,楚軍來了援軍,亦或者這裡本來就有伏兵。
山谷狹窄,不能投入全部兵力,況且楚軍的戰鬥力不比秦軍差,又佔據地利,對於秦軍來說很是不利。但司馬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而後公子華親自帶隊進攻亦無多大成效。
雙方一直在拉鋸,誰也難說佔據上風。一日攻殺下來,雙方各傷亡數千人,秦軍略多一些。山谷內到處都是屍體,血流成河。
兩日後,楚軍終因兵寡,撤離山谷。
司馬錯一直在猜測楚軍的意圖。明知兵力相差懸殊,為何一再地阻擊秦軍,以這些兵力來守武關不是更好嗎?
深深思考之後,他能想到的原因有三點。其一,楚軍正在往武關增派援兵,為防秦軍突襲,便派這支楚軍在商於設伏以延緩秦軍步伐,給武關佈防增加時間;其二,楚軍欲令秦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等秦軍到達武關時已是疲師,那時候楚軍再反擊;其三,可能性也是最高的,楚軍欲在武關之前佈防,以這支軍隊一則延緩秦軍步伐,二則打擊秦軍士氣。
要破楚軍之謀劃,唯有快速突進到武關城下,佔據商於通道,不給楚軍從容佈防的機會。
司馬錯心中也有了決斷。
穿過山谷,楚軍不見了蹤跡。
司馬錯叮囑前方的公子華謹慎,注意楚軍的伏兵。
秦軍繼續往東南行進,地勢越來越平緩、開闊,丘陵越來越少,河流越來越多。
又一日,秦軍斥候再一次發現了楚軍的蹤跡。這一次楚軍沒有在山谷處設伏,而是在一片開闊地上擺開大陣,靜待秦軍來臨。
聞此軍情,司馬錯眉頭緊皺,他感到有些不同尋常。
只有一種可能,楚軍的援軍到了!
楚軍要與秦軍在這裡展開決戰嗎?
看起來楚將是知道秦軍還有後續援軍,想先將這近十萬秦軍消滅或打敗。若楚軍有如此之胃口,他們至少需要兩倍的兵力才行。但看楚軍陣勢,充其量五萬人罷了,而且楚軍兩翼兵多,中軍略少,這又是讓司馬錯不解的地方。
不過既然中路相對薄弱,楚軍定是希望秦軍攻中路,然後兩翼包抄。越想越覺得可能,他不由得暗自冷笑,倒要看看你這五萬人有多大的胃口!
司馬錯決定硬碰硬,他懷疑這是楚軍的疑兵之計。
他命公子華領三萬精銳攻楚中軍,他自己與另一都尉各率三萬人分攻楚軍兩翼。
他的謀劃是緊咬住楚軍兩翼,然後從中路突破。
“嗚~”秦軍進攻的號角響起,戰場氣氛猛地凝重起來,陽光有些刺眼。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殺敵!”公子華怒目圓睜,他左臂撐著戰旗,右臂高舉利劍,陽光下劍光閃爍。
“殺敵!”秦軍的氣勢起來了!
楚軍陣中,昭滑與景翠皆面色凝重。
昭滑沉聲說道:“此番能否活著回到武關,就看魏將軍的了!”
景翠拍拍昭滑的肩頭,堅定地說道:“一定可以的!”說完他前行幾步,高聲下令道:“弓箭手準備!”
秦軍三路齊頭並進,接近一箭之地後,前排的秦軍舉起了木盾。
“殺!殺!殺!”公子華聲嘶力竭地喊著。
秦軍開始衝鋒。
“射!”景翠怒吼。
霎時間,箭如飛蝗,遮天蔽日般飛向秦軍前鋒。
無須發令,秦軍整齊地舉起了盾,腳下卻絲毫不慢,距離楚軍大陣越來越近。
箭羽入木、入肉聲不絕入耳,縱然有盾牌,秦軍仍然不住地有人中箭倒下,卻沒有人關心身旁的同伴,他們眼中就只有十幾丈外,楚軍的項上人頭。
“錚!錚!錚!”兩軍短兵相接。
楚軍中路只有一萬人,兩翼也多不到哪去。三路皆是劣勢,交鋒半個時辰,楚軍漸漸不支,且戰且退。
打到這個時候,公子華早已經將司馬錯的疑惑拋諸腦後,殺得興起,劍都換了兩把。
楚軍中路被殺得凹了進去,看上去隨時都可能崩潰,而兩翼面對的壓力相對小一些,還在苦苦堅持。
正在攻楚左路的司馬錯也發現了這個異常,他心中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手突然一抖。
他猛地轉身,吩咐不遠處的軍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