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五十章 齊欲伐燕

聯軍順利進駐崤塞,暫且休整數日。

公孫衍對聯軍重新作了部署。為防止秦軍出其不意繞後,韓軍兩萬人留守宜陽,魏軍兩萬人留守澠池。其餘魏軍約五萬人駐守崤塞,趙軍約七萬人駐守崤塞外各個關口,確保澠池、宜陽與崤塞這兩條通道的安全,保證後方糧草能及時運抵前線。

齊、楚、韓三國二十六萬大軍將作為第二階段的主力,三日後向陝城進軍。

自陝城始,雙方就只剩下硬碰硬,到底是聯軍的矛利還是秦軍的盾堅,就只有陝城攻守戰來看了。

八月中,清涼的海風給齊國帶來了絲絲涼意。

臨淄王城大殿內,齊王田因齊召集了相國田嬰、田文父子、成侯鄒忌、段幹木以及高唐守將田盼。

齊王首先說道:“五國合縱攻秦,魏韓聯軍破崤塞,齊楚韓攻陝城,陝城破則兵臨函谷關。十六萬大軍破崤塞花費一月,依爾等推測,破陝城需要多少時日?破函谷關呢?”

眾人都看向田盼。

田盼沉吟片刻後回道:“陝城雖兵力與崤塞相差不大,然地勢險過崤塞,且因其乃魏函谷關外第一城,城堅亦猶甚。以戰力而言,齊、楚雖強於魏趙,卻不強於秦。故臣以為,攻陝難於攻崤塞,克陝少則三個月,半年亦不為過。至於破函谷關……快則年餘,慢則兩年方可。”

“兩年?”齊王有些震驚,“竟須如此之久?”不過他隨即笑道:“倒也好,聯軍攻秦時間愈久,便愈有利於吾等之謀劃。”

齊王所言謀劃,乃是魏王派太子質齊,以換取齊國出兵時,相國田嬰的提議:趁機伐燕。

其實田嬰也只是轉述給齊王聽,真正提出伐燕策略的其實是他的兒子田文。只不過田嬰將此謀劃據為己有,於齊王面前請功了。

北上謀燕,是齊國君臣一直以來的共識。

自天下諸侯稱戰國,天下局勢陡然緊張,諸侯們為防備各方威脅,在防禦上做足了功夫,其中之一便是修築長城。在齊魯邊境上修築了西到濟水,東到黃海的齊長城。而西北方向的河、濟兩水是護衛齊國核心地區的主要防線。不過僅有河、濟和長城並不足以讓齊人高枕無憂,特別是當齊國慢慢向外擴張之後,為了穩定控制擴張區域,“五都制”便應勢而生。

齊國最核心的區域是濟水以東、齊長城北側的平原地帶,這裡也是齊國立都之地。臨淄理所當然成為這片核心之地的核心。

由此向東是另外一片核心區域:膠東丘陵區。這裡原本是萊夷的棲身地,對於齊國來說,膠東丘陵所提供的主要是農產品以外的物資,比如鹽、鐵;再有就是提供了優良的港口,讓齊國額外擁有了海上的地緣優勢。對於這片地理複雜,又有海洋、資源優勢的區域,齊國也需要設立一個副中心來加強控制,這個副中心便是即墨邑。

除此之外,隨著齊國的對外擴張,齊國在河濟平原、沂沭河谷、泰沂山脈腹地都已經擴張出穩定的外圍地區了。如果齊國希望穩定的控制上述三個區域的話,就必須也要這三個地區設立三個副中心。這三個副中心分別是北方的高唐、南方的莒以及齊魯邊境的平陸。

高唐邑正處在東、西“河濟平原”的交匯處,並且靠近黃河。它不僅是整個河濟平原的地緣中心,亦能為齊國向河北平原的擴張提供有力的支撐。齊國滅莒之後,選擇將副中心設在此,不僅有利於控制莒國故地,更能幅射整個沂沭河谷,將楚人擋在“下邳”之南的區域。

臨緇、即墨、高唐、莒、平陸,被稱之為“五都”,也成為齊國控制五大核心區域的重要保障。不過這個“都”並不完全等同於現在首都的意義。更應該被定位為各核心區域的“地緣中心。戰國時期戰事頻繁,因此齊國的“五都”都具有強烈的軍事色彩。從這個意義上看,五都之分,更象是後世的軍區劃分,或者說整個齊國被劃分為五大軍區了。不過後世的軍區並不涉及行政權,而齊國的“五都”,是有軍政合一性質的,從這點上看,又象是唐時的“藩鎮”。

五都之後,齊國再要擴張便面臨著抉擇。南下、北上亦或是西進?

齊王與臣僚們以為,齊、楚之間必須要有緩衝,這緩衝便是已經被齊國刻意留下來的魯國以及泗上十二諸侯。而琅琊也是為牽制楚國而留下來的,否則楚越江淮之戰後,越國實際上已經被楚國一分為二,齊國大可以趁機奪取琅琊。在秦國強勢的情況喜愛,齊國還不想與楚國起衝突,是以齊國向南擴張不是一個好選擇。

同樣,以宋國與楚國的關係,掠宋也不是一個好選擇,至少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