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個時候,宋偃已經完全被周最給唬住了,其內心已經對周最產生了極強的依賴。
看到宋偃緊張的表情,周最心下直笑,但仍繼續給他下猛藥,“或者宋王以為,只要宋國依附於楚國,便能高枕無憂?”
宋偃臉色再變,已經黑了下來。
“傳曰: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倘若秦、齊皆亡,宋焉能獨存?”
左右都是亡國,對於宋國來說,還有什麼路可以選?
“昔日秦獨強,而關東各國合縱抗秦,攻秦,秦乃弱;方今楚亦獨強,天下各國何不合縱抗楚?”
“合縱抗楚?”宋偃眼前一亮,面色也紅潤起來。
周最點點頭,繼續道:“合縱抗楚,諸侯生存之道也。天下諸侯,不能有獨大者,孰強則弱之。唯此,天下方能平衡,弱者方能存活。”
“然則,如何弱楚?”宋偃問道。
“諸侯合縱,秦、齊不可或缺!趨今之勢,秦出武關,齊、越出淮泗,宋魏韓出中原,則楚不能擋也!”
宋偃不解,問道:“魏之依楚,秦何以通齊宋?”
周最微笑道:“是故最請見宋王,為謀魏也!”
“齊欲連宋伐魏?”宋偃試探道。
周最點點頭,暗道這宋偃倒也有些謀略,非是草包,“魏附楚,則天下被楚、魏、趙一分為二,東者齊、宋、越、燕,西者秦、韓也。燕亦親楚,齊、宋、越何以勝楚趙燕?秦、韓何以勝楚?魏處天下之中,乃四戰之地,牽一髮而動全身。是故,合縱抗楚必先謀魏!”
“若伐魏,豈非將魏推向楚國?”
周最搖搖頭,“魏國,秦強則依秦,楚強則附楚,譬如牆頭之草也,又如昔日之鄭國也,唯強者使之臣!故必伐之,勝之,魏方能叛楚!”
“再者,楚強在何處?地方千里,帶甲百萬也。有地才有民,有民方有兵。伐魏,齊、宋既得以拓地,又迫魏國叛楚,何樂而不為?”
一聽拓地,宋偃便喜上眉梢,恨不得現在就出兵伐魏。
“如何?”周最眉目帶笑,望著面露喜色的宋偃。
他之所以聯宋伐魏,為的便是助秦國打通一條通道,避免被楚國圍死,那時秦齊合而弱楚,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宋偃起身,向周最躬身行禮,朗聲道:“宋國願事齊,與諸侯合縱,共抗強楚!”
周最心滿意足地離去。
幾日後激情退去,宋偃一想到楚國的強大,心裡頭頓時有些發毛。這時他又分辨不清叛楚是不是正確的選擇,害怕萬一楚王怒而伐宋,而齊又不來救,他可真就成了笑話。
他找來上卿華陽議事,問解決之道。
華陽原本是反對叛楚附齊的,然而周最一番說辭也極有道理,他亦無從反駁。
沉吟半晌,華陽總算有了主意。
宋國可聯齊伐魏,絕不可主動伐楚。至於是否參與合縱,當依勢而定。
宋偃也不敢惹怒楚王,嘆了口氣同意了華陽兩邊都不得罪的路線。
只要楚王沒有明確反對的事,那便做得。
伐魏,勢在必行!
對宋國而言,其南有楚、東有齊、西有魏,泗上之地又不敢動,其若要拓地,也只好伐魏。
六月,齊宋出兵六萬攻魏,奪取了三國邊境上的數座城邑。
其實齊國出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趁魏國勢弱之機與其爭奪對泗上之地的控制權。
這片區域地處齊、楚、魏、趙之間,原本有宋、衛、魯、滕、莒等十二諸侯。自天下諸侯稱戰國,各大諸侯對泗上之地爭奪日趨激烈,一些小諸侯便被大國所吞併。
譬如魯國、衛國與滕國,如今幾乎都只剩國都一城而已;莒國先是被楚滅,而後復國,最終還是難逃滅亡,成了齊國五都之一。
泗上諸侯自周初立國,一直延續數百年而不滅,最主要的原因是各方勢力的角逐、牽制,以至於誰都不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而吞併之。
齊國自田氏代姜之後,便有意侵奪淮泗之地,只不過先是魏國強大,而後楚國的勢力範圍也滲透到淮泗,齊國一直未能如願。
而今楚國強大,齊國更要爭泗上之地,而魏國便是最佳目標。
這是魏王高自即位之後第一次面對諸侯的入侵。
公孫喜的出逃讓魏國一時之間無將可用,魏高有心自己領兵卻敵,卻擔心魏嗣死灰復燃。
權衡利弊之後,魏高放棄使用宗親領兵,而是親自從軍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