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大軍滅秦到底不是小事,熊槐想起還未知會令尹昭陽,便第二日命人飛書襄陵。
五日後昭陽回信。信中所言總結起來只有兩字:“反對!”
他信中問了七個問題。預計幾時可滅秦?四十萬大軍異國作戰,所需糧草幾何?糧草運輸途中之消耗幾何?目前儲存之糧草能撐至幾時?舉全國之兵攻秦,齊國、越國方向可有防備?巴蜀叛亂又當如何?滅秦之後如何應對關東諸侯合縱?
熊槐每看一個問題,面色便凝重一分,興奮之情便消褪一分。
看得出來昭陽寫這封回信之時是怎樣的心情,以至於在信的最後,昭陽直言:“出此下策者,誤國!”
昭陽可謂直言不諱,因為他知道能制定這個計策的就幾人而已。
看完回信,熊槐也徹底冷靜了下來。
他搖搖頭苦笑,我這是飄了嗎?
他又看了看昭陽問的七個問題,又想了想那日裡自己氣吞山河般的謀劃,點點頭,是飄無疑了!
人無論經受多少挫折,只有反思才會成長,所幸熊槐是這樣一個人。
今年是他即位第九年。這八年多來,他成功地推行了變法,國力也有就很大提升,楚國也終成第一戰國。
楚國未曾一年不戰,這第一的名頭是打出來的。
前幾年的丹陽之戰,楚軍就是因為國力空虛,糧草不濟,致使丹陽落入秦人之手。所幸楚國變法未曾中斷,國力年勝一年,更有稻麥輪種之法將一年一熟提升為一年兩熟,糧食產量幾乎翻番。
熊槐之所以敢實施三路滅秦之謀劃,有兩大依仗。一是三十萬召之即來的府兵,二是稻麥輪種之法。
然而他卻沒有深思,楚國連年大戰,早已經兵疲民乏,稻麥輪種初實行,國內糧倉大都空虛。倘若滅秦須年,他如何供應近四十萬大軍的糧草以及兵器損耗?徵集如此之多的青壯勞動力脫產長時間在外作戰,春耕秋收怎麼辦?
再者,楚國即便能夠滅秦,當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倘若那時候齊國發起合縱,楚國焉有餘力抵抗?更遑論屆時趙、宋、韓等國考慮到自身生死存亡,會否站在楚國一邊猶未可知。
熊槐感到深深的後怕,他原以為以昭陽強硬的做派會認同他的謀劃,卻沒想到昭陽如此清醒。
不得不說,若不是昭陽的反對,楚國或許真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這是熊槐之幸,也是楚國之幸!
熊槐將昭陽的回信給田忌、鶡冠子、雲無心看了。
田忌久久不語,一臉的落寞。
鶡冠子躬身請罪:“幸令尹反對,臣險些誤國也!”
“這也不能怪你們,舉國滅秦是寡人的主意。”
“我等卻不能明察,愧為人臣!”田忌嘆息道。
熊槐見田忌有些心灰意冷,忙勸解道:“子期言重了。若無子期,焉有今日之楚國!子期莫忘當日之誓言,助寡人完成大業!”
田忌落寞地點點頭,沒有說話。
熊槐看在眼裡,愁在心裡。田忌這一年多來,隱退之心漸重,經此一挫
唉!老兵逐漸凋零啊!
熊槐暗歎,繼續說道:“我等之著眼點在謀戰,畢竟不是令尹,他考量的是整體,是國力。”
田忌與鶡冠子默然,誰都聽的出來大王這是寬慰之言。只是從來大規模戰爭哪有隻考慮戰術層面的?
鶡冠子思索片刻說道:“如此說來,舉國滅秦當止。接下來,武關不動,漢中卻一定要拿下來;魏國更要牢牢控制!”
熊槐點點頭,這又回到鶡冠子‘以魏制秦齊’的道路上來。
其實鶡冠子之策與張儀連橫之策並無二至,熊槐卻想得更多。
他又說道:“寡人曾言‘遠交近攻’。近者,秦、齊、魏也;遠者,燕、趙、中山也。楚雖強,卻不能獨戰秦、齊、魏,借力打力方為上策,諸卿以為然否?”
田忌說道:“楚趙素來親善,然趙雍此人雖則年輕,城府卻深,表面上以楚為兄,實則欲以楚制齊,以便其與魏相爭。”
熊槐點點頭,“各取所需而已。只要我們能讓趙國得利,趙雍自然為我所驅使。”
鶡冠子:“燕相子之迫切需要楚國支援,是以最易驅使。至於中山其地處趙國之腹,早已經是趙國獵物。若大王暗許趙並中山,趙雍自然感激不盡。且趙若並中山,其與齊之矛盾必將激化,齊必不能容忍趙並中山,故齊趙必有一戰!燕雖與趙有隙,卻無深仇,反而與齊有奪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