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再一次拒絕了公子高的迴歸。
杜赫與蘇秦回到郢都之後添油加醋一番陳情,公子高對魏國、魏王甚至是他的老師公孫衍都開始心生怨恨。
為了魏國,他甘願為質;為了魏國,他不惜觸怒父親也要驅逐張儀;沒成想付出這麼多卻落得了個有國不能回的境地,他怎能不寒心?
是以,當熊槐告訴他,願意助他歸魏奪取王位之時,明知道楚王是為了拉攏魏國,明知道這麼做可能造成魏國的混亂,明知道失敗後他一定會成為魏國的罪人,他也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蘇秦將與蘇代在大梁時的談話一併稟報熊槐。熊槐也是頗為震驚,沒想到子之竟這麼早便有了取燕王而代之之心!
在熊槐看來,子之慾借楚國之力奪取燕國王位也不是不可以,關鍵要看他能給楚國多少好處。為此,熊槐又召集重臣們進行了一次討論。
“今日之議題,旨在議定是否助燕相子之奪取王位,如何奪取,楚國應該從中得到什麼好處?諸卿都說一說吧!”
熊槐的意思眾人都明白,欲助子之。
“大王,雖則燕王平庸,楚燕當下卻也是盟友,何必多此一舉?”昭陽說道。
“大王,子之此人野心極大,非善與之輩,臣亦以為不當助之。”田忌也贊同昭陽之言。
見令尹與上柱國都反對助子之奪位,大部分人也都出言贊同。
熊槐臉色微變。這一點是他沒有料到的,沒想到幾乎所有人都反對襄助子之。
蘇秦沉吟一下說道:“大王,臣以為當助子之奪位!”
眾人目光都投向年紀輕輕的蘇秦。
蘇秦接著說道:“蘇代雖為子之之謀主,然臣之言當助子之,與蘇代無關。燕王懦弱未敢謀齊,子之卻不同,我若助子之奪位,子之為報答大王襄助之情,極有可能與我南北夾擊齊國。我若不助其奪位,燕國必會內亂,齊必並燕。秦魏齊結盟,趙後危矣!楚失燕趙,獨抗秦魏齊可乎?”
秦魏齊一旦結盟,楚國便被與其盟友燕、趙、中山分隔開來,燕、趙若被蠶食,楚國沒有了盟友,很難單獨對抗三國。
“蘇卿何以見得魏國會再次與秦國結盟?”熊槐問道。
“六國聯合罷逐張儀,意欲破壞秦魏之暗盟,防止魏國放秦國出函谷關。然事態發展卻不盡如人意,依臣觀察,魏王對六國逼迫其罷相張儀,大感顏面掃地,以至心生怨恨,如此便極易被張儀說服向秦。”
其實蘇秦還有一點沒有說出來,那就是楚國欲送公子高回國,更加激起了魏王心中的怒火。
前後兩件事嚴重挫傷了魏王的自尊。為了報復關東諸侯,魏王極易做出與關東各國作對的舉動出來。
蘇秦雖然沒有明言,熊槐卻也醒悟過來。他苦笑道:“寡人最近是不是過於驕狂了?以至未慮及魏王心思,接連做出將魏王推向秦國的決定?”
昭陽說道:“大王,我們欲送公子高歸魏也只是提議,亦合情合理,且我尚未有進一步之舉動,理應不會過於激怒魏王。”
昭陽言下之意,魏國不見得會倒向秦國。
“然若我以兵威送公子高,勢必令魏國倒向秦國。”蘇秦又道。
熊槐左右為難起來。即便不利用公子高,魏王信任張儀到什麼程度,將來魏國會不會倒向秦國,誰也說不好。若利用公子高,魏王激憤之下,或許會很快轉而與秦國結盟以報復關東諸侯。
熊槐心中暗歎,杜赫大梁之行提及楚欲送還公子高,現在看過於急躁了!
這是他的錯。說到底,這幾年取得的勝利讓他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開始視魏國如無物,一再挑戰魏王底線,終將魏王惹怒。
罷逐張儀有錯嗎?熊槐不這麼認為。
利用公子高達到控制魏國的謀劃有錯嗎?熊槐亦不如此以為。
錯就錯在楚國行事太過直接,沒有找尋合適的機會,亦沒考慮魏國君臣的感受。
熊槐嘆了口氣,問道:“唯今之際,為之奈何?”
原本是謀劃如何助子之奪位,沒想到令楚國君臣發現了後續謀劃中的漏洞,卻將助子之奪位之事拋諸腦後。
“大王,一定不能令秦、魏、齊結盟!”鶡冠子說道,“為此,臣以為當暫時放棄送公子高歸魏。三河乃天下之中,得魏則可斷絕秦齊結盟,可西攻關中,可東謀河濟。昔者張儀為拉攏魏王,不惜將曲沃歸還魏國,我們何不效仿之,以改善與魏國之關係?”
“歸還魏地?”熊槐震驚,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