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章 掌上光明

趙三球的數學沒有那麼好,但是擅長實用工作,在養蜂方面是一把好手,在木工方面也有才幹。不知道什麼時候居然還學會了失蠟法澆築這事兒。

用稱重的方法來推算圓周率,涉及到金屬鑄造、機械加工、工具測量、密度等等領域,難為趙三球居然繞開了純粹數學計算,用這樣方法得到了精確的結果。

誠如趙三球所說,如果這兩個金屬塊足夠大,那麼計算出來的圓周率精度就更高,如果這個球有地球那麼大,怎麼也會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以後百位以上吧?

但是張蒼要的不是一個製作秤砣的工匠,他要的是有耐心、願意在枯燥運算上付出精力,並且有數學天分和才華的弟子。所以趙三球是不符合要求的。

但是這次製作兩個金屬塊的方法,也確實可以帶動很多領域的進步。比如,關於密度的討論。

張誠把這份書信摺疊好,收在一個小箱子裡。

張蒼的科系開始成立了,這是張村這所大學的第一個院系,數學總會走在時代最前面,雖然很多時候,看起來純數學理論研究和大眾生活關係不大,但是它卻能決定一個時代科技發展的上限。

何況,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用得上數學的地方多了去了。投石車、弩槍,乃至後面的火炮,都需要專門的數學知識做支撐。戰爭總是推動技術的動力。

趙杏兒寄來的東西雜七雜八,經常是一些在張村實驗的尚不成熟的想法,包括草圖、文字描述、半成品之類。這次趙杏兒寄來一件成品。是一個玻璃、陶瓷金屬組裝的小東西——一盞煤油燈。

這盞燈有一個陶瓷的油壺,一個金屬的燈芯調節器和一個玻璃燈罩——看得出,這個燈罩不是吹制的,而是澆鑄技術製成的,可以稱之為琉璃器。玻璃不是透明的,而是有一點毛毛的半透明。

沒想到玻璃、陶瓷以這樣的方式組合在了一起,張村第一批玻璃器不是杯子,而是一盞燈。

燈芯調節器是用薄銅皮製作的。有一個螺絲調節燈芯的長度。看起來車床在張村已經開始應用了,能製作這麼精細的螺絲。

趙杏兒很得意的說,這個燈比蠟燭更方便,還能防風。很明亮,就是氣味稍微有點刺鼻。但是也已經比商行裡賣的燈要好得多了。

另外一個小紙包裡是幾塊薄木片。配了一副製作很精緻的火刀和一塊燧石。趙杏兒特別說明這個火刀燧石的用法。火刀敲擊燧石,火星落在薄木片上就能點燃,取火更方便。薄木片是徐先生髮明的,是松木片蘸了硫磺,又刷了一點石蠟。火刀和燧石的方法是蒙恬提供的。趙杏兒有點抱怨,說徐先生搞了那麼多實驗,花了不少錢,卻只拿出這個東西來。言下之意覺得這東西簡陋。

張誠坐下給趙杏兒回信。

第一,油燈可以多做一些型號。其中的油壺也可以嘗試用玻璃、銅皮來製作。在追求奢華和追求簡潔兩條路上都可以嘗試。奢華的玻璃燈可以賣給貴人,廉價的燈自然可以賣給平民家庭。當然,知道油燈的原理以後,低廉的油燈自然會被各地仿製,這都沒關係,張村只要能保證高階產品的領先和大路貨的出品就好。

第二,點燈的煤油,可以專門銷售。既然已經能做薄銅皮了,那就製作出銅皮的筒子來,一桶只需要1升就行——也就是合標準計量單位200毫升。煤油可以因此大賣。這個比燈之類的還要長遠的多。所以如果可能,要把出產石油的那一片地買下來。這塊收益是長遠的,為了大量生產煤油桶,可以嘗試使用蒸汽機械來批次生產銅皮或者鐵皮。蒸汽動力鍛壓捶打效率高,質量也高。油桶外表可以塗一層白漆,然後研究一下把油印機技術用在這裡,在表面上印刷文字和圖案,包括說明書和注意事項等等。這項技術也可以領先很多年。

第三,就是徐福的這個硫磺木片是個好技術,不要輕視,可以製作成小紙盒,一盒裝30片。配合火刀火石一起賣。這個東西可以命名為“火柴”。有了這個,生火就很方便,對旅人和軍隊,都有大用,價格商量一下,利潤不要定的太低。暫時只有張村在做,就不妨賣貴一些。這一個火柴作坊發展起來,足以平衡在徐福身上花的錢。

當然,火刀還是要想辦法用機器生產,這樣產量才能更大。

張誠的眼光是超越這個時代的。雖然張誠的人生裡,並沒有煤油燈和火柴廠大發展的經歷,但是不影響他一眼看出這兩個小東西的價值。

燈只能賣一次,但是用上燈以後,煤油可以賣無數次。

獨輪車何等笨重,煤油一車能裝多少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