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眾人離開後,天啟帝曰:“請吳將軍陪我到御花園走一走聊一聊,咱們君臣二人邊走邊講。”吳於是跟在天啟後面亦步亦趨,天啟轉頭笑道:“將軍勿要拘謹,請與朕並肩而行。”吳乃敢上前一步。
天啟帝先問道:“吳將軍用銅鑄炮為何不直接讓到地方處理,而是用銀錢購買呢?”
吳回答到:“臣也知可以將徵銅交給地方處理,但此事事出突然,有司既不知道應在哪項錢糧種開支,也不知道後日怎樣報銷核算,只知道延誤了就會耽誤軍機,他們不敢拖延,只能分派到民間。民間豈有餘銅,只能上繳銅器制錢相抵,攤派一般沒有補償,久之導致民不堪命,怨聲四起。臣想與其使民倒懸,還不如直接以錢購買,雖耗去一些糧餉,但買賣公平而不驚擾民間,總歸還是更好些。”
天啟帝說到:“還是吳將軍愛惜百姓,考慮周到,其他統兵將佐都能有吳將軍一半覺悟就好了......朕將宮中銅器蒐羅了一些,總計約有四千斤,之後會差專人送到遵化。應該能解將軍的一時之憂了吧。”
吳連聲稱是,天啟帝又道:“王尚書嘗言,建虜地處遼東,背山負海,易守難攻,以騎兵守廣寧便可保遼瀋無憂,有似百二秦關。聽朝鮮使臣所言關外不像內地旱災頻仍,朕以為任其在關外屯糧練兵為患中國將一年勝似一年......既然正兵練成尚待時日,將軍可有出奇之招?”
吳胸有成竹道:“臣以為建虜地處遼東,朝廷目前力有不逮,一時鞭長莫及,然可以先打擊其盟友蒙古諸部,不啻於斷建虜一臂;另建虜憑騎兵稱雄,但短於水軍,我軍若在昌黎樂亭擇一地築港練水軍,平日可窺海蓋復金虛實,若有機可乘可深入其必救之處,正可出奇。”
天啟曰:“天津自有良港碼頭,何必另擇一地?”
吳道:“天津港離關防要地路程稍遠,易失戰機,況且商船進出繁忙,若有建虜細作窺探,恐後金以逸待勞。新建軍港可出其不意也。”
天啟曰:“如此甚得朕心,將軍可有建港合適人選?”
吳說:“臣部徐海龍守備祖上乃山東水師,熟悉水軍作戰,正可用之。昌黎縣令左應選能幹知兵,正可相助。”
天啟曰:“如此甚好,朕會著兵部戶部工部商議此事,調集戰船班軍相助。朕還能為將軍做些什麼嗎?”
吳說:“我軍要挑一個好地形配一個好陣型加上敵人的無知才能打爛建虜,主要原因還是火銃射速射程不夠。”
二人已來到御花園,天啟道:“朕已將宋方薄等大才及一眾工匠技師調至京城,你部所需火銃正在恭王廠加緊製造,一會就有徐侍郎帶你過去察看。上次聽你說銃如果快且遠足以制騎兵,朕有一銃可擊甚遠,只是上彈耗時亦長,將軍不妨拿來試試。”
說罷中使捧來一長匣,天啟取出銃交給吳開先。吳只見此銃類似軍中所用銃,只是更為精良,特殊之處是銃孔成六角形,彈丸亦是。天啟悉心指導吳一點點將彈丸敲入,再命其射擊二百步處目標,吳一銃射出,所瞄準遠處松樹末梢應聲而落。
吳驚曰:“我軍中以鹿皮包裹彈丸才可以精準遠射,然最多不過百二三十步。此銃不用皮裹,能擊出如此之遠,還能如此之準,真乃巧奪天工也。我原以為薄鈺公子制銃水平天下第一,制此銃者看來還在其上,是何人也?”
天啟眼光一閃,說:“此是朕親手所制。朕從小喜好機巧匠藝,與宋應星等一番交流後,無事便在宮中以制銃自娛。此亦是仿造西洋圖樣,此銃能擊遠應與六角彈丸在膛內擠壓旋轉有關,但裝彈特慢又是其弊,無法兩全其美,朕還要和三位智士多研究研究。另外朕制銃之事將軍切勿透露,以免言官抨擊朕玩物喪志。將軍既然覺得此銃尚可,可將其發給軍中善射之士,如能擊斃韃虜,也不負了朕制銃之意。”
吳開先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該把此良銃交給誰,立即道:“臣謹記皇上所言。臣軍中有一獵兵朱武,因善射擢升為戰兵,擊傷阿敏即為此人手筆,臣就將此銃交給他使用,必能一展此銃所長。”
天啟笑道,甚好甚好,有機會帶他來見見朕,朕要親自獎勵他。吳稱諾答應了。
天啟又道:“聽盧督師秦總兵說吳將軍多有巧智,吳將軍覺得今日所議如何?”
吳道:“皇上和諸位大人所議正中要害,只要一項項細細落實,必對治平大有裨益,臣何敢置喙。”
天啟帝道:“今日你我君臣推心置腹,吳將軍有話不妨直言。”
吳道:“臣聽說後金全國稱入寇為強西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