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索間,宋遙的目光落在了一旁正在搭建的小窯上。
相較於複雜的磚窯,小窯的建造簡便許多。
只需稍大於土窯,合理佈置火道,便能快速投入使用。
從準備到完工,不過一日光景,用來燒製小型器物再合適不過。
看著工匠們忙碌的身影,宋遙心中升起一絲希望,或許,這便是當前困境中的一線曙光。
磚窯的風波暫時得以平息,後續若有需求再行建造便是。
如今,部落終於可以恢復常規磚塊的燒製。
宋遙對普通磚塊的粘合材料已有了明確的選擇,若無意外,三合土將成為首選,這樣一來,便無需依賴特殊形狀的磚塊來增強粘合效果。
普通的方磚在房屋建造中表現優異,摒棄了那些複雜的凸凹設計,磚塊製作的速度也得以提升。
只需用模具脫模,經過簡單修整,磚塊便能保持一致的外觀,砌牆時也更加便捷。
然而,部落在燒磚一事上並不急於一時,計劃待積攢足夠的炭料後再行開工。
畢竟,大型磚窯對炭的需求量不容小覷。
宋遙預估,今年燒製的磚塊將主要用於部落內的其他區域,許多原本使用石頭的設施均可由磚塊替代,尤其是那些簡陋的圍擋區域。
例如,部落中的洗澡場所,冬季洗澡時寒風刺骨。
有了磚塊,便可將四周嚴密圍起,黃土磚因不耐水沖刷而不適合此類場所,磚塊則能完美解決這一問題。
宋遙肩負著部落建設的重任,他發現現有的黃土磚並不適合用於搭建舂米棚。
隨著天氣漸冷,若繼續使用黃土磚,米粒與泥土混雜的隱患令人擔憂,且黃土磚長期使用難免會掉土,更適合用於牲口圈等場所。
至於磚頭的燒製,宋遙已全權委託給狼陶和狼瓷二人負責。
目前部落內磚頭儲備充足,足以應對當前的建設需求,因此並未額外下達燒製任務。
只需根據部落的炭儲備情況,按部就班地進行燒製即可,不必急於一時。
當前,宋遙的首要任務是解決三合土的製備問題。
只有儘早掌握三合土的製作方法,才能建造出堅固合格的牆體。
至於房頂和炕等設施,可以視具體情況逐步解決。
眼下,先將三合土研製成功,便能趕在冬季來臨前完成部落的必要建設,避免重蹈去年冬天棚屋倒塌的覆轍。
三合土的製作並不複雜,除了基本材料外,其他輔助材料並非必需。
因此,宋遙決定從最基礎的配方入手,只要成功製備出最簡單的三合土,後續新增其他材料時也能更有把握。
此刻,宋遙眼前堆放著的是一垛石灰石。
要將這些石灰石轉化為石灰,只需經過一道關鍵工序——高溫煅燒。
在烈焰的炙烤下,石灰石會分解出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然而,此時的生石灰尚需進一步加工,只需注入清水,便能轉化為熟石灰。
宋遙眼前的生石灰已歷經煅燒,凝結成潔白的塊狀物。
他揮動木棒,將這些塊狀物逐一擊碎,以便加速後續的反應。
隨後,他將碎石灰倒入一隻備好的大木盆中,緩緩注入清水。
隨著水流的湧入,盆中頓時沸騰翻滾。
待到反應徹底完成,一盆熟石灰便告製成。
宋遙心中暗自慶幸,自己那點有限的化學知識竟未曾遺忘。
短短時間內,他便成功製得了一盆熟石灰,且其體積較之前更為膨大。
石灰既已備妥,剩餘的沙子和黃土便顯得易如反掌。
部落魚塘四周正是挖掘黃土的絕佳地點,而前行五十米處的小河中,沙粒豐富,下游更有一片廣闊的沙灘。
顯然,部落內的沙子儲備充足,且越往下游,沙量只會愈發增多。
因此,製作三合土的材料可謂應有盡有,儘可放心大膽地使用。
宋遙此次獨自外出採集材料,收穫並不算多。
畢竟一人之力有限,每次最多也只能搬運百來斤,再多便力不從心。
儘管如此,帶回的黃土和沙子暫時也足夠使用。
除了這些,宋遙還從陶瓷作坊那裡弄來一大筐黏土。
理論上,黏土的黏性更強,宋遙也想借此機會試試哪種材料更為實用。
三種材料備齊後,便進入了具體的調製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