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先前的三座窯爐,已完全轉為專燒磚塊之用,每日均有上百塊磚出爐。
且如今的磚塊形狀較以往已有顯著變化,因宋遙尚未找到合適的粘合劑,為增強磚塊牢固度,只得在形狀上加以改進。
如今的磚塊已不再是傳統的長方體,而是演變為了類似後世樂高積木的樣式。
其頂端凸起兩根圓柱,底部則相應地凹進兩個孔洞,圓柱的長度約為過去磚塊的一半,大約三四厘米,這樣的設計在燒製後並不會顯著影響磚塊的硬度。
製作這種新型磚塊可謂費盡心思。
由於需要逐塊堆砌,上端的圓柱必須儘可能精確匹配,後續還需使用粘合劑。
粘合劑的用量需嚴格控制,不能過大,但單憑手工捏製顯然無法達到如此高的精度。
最終,瓷匠提議先以陶土燒製一批合適的模具。
制磚時,將陶土填滿兩個模具,然後合攏並颳去多餘的陶土。
只要控制好陶土的水分,脫模過程相當順利。
脫模後,只需稍作修飾即可使用,關鍵部位已無大礙,至於厚度則是次要問題。
然而,陶匠和瓷匠向來以嚴謹著稱,最終成型的磚塊幾乎大小一致,肉眼難以察覺任何明顯的誤差。
每塊陶磚都能完美地拼接在一起,即便是隻塗抹了一層薄薄的泥漿,也能緊緊粘合。
然而,用泥漿來建造磚窯顯然不切實際,畢竟那般高溫下,泥土根本無法承受。
因此,儘管眼下磚塊數量充足,尋找合適的粘合劑仍讓宋遙頗費腦筋。
不過,眼下倒也不必急於一時。部落裡還剩幾百塊磚,時間還算寬裕。
秋收過後,部落的氣氛愈發昂揚,每個人都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熱切的期待。
隨著秋意漸濃,宋遙又開始琢磨起周邊部落的事宜。
記得當初在相親大會上,幾個部落曾約定,入秋後各自收集一些種子,之後蒼狼部落會用鹽巴或食物來交換。
如今,大部分種子已然成熟,而且部落也不再需要頻繁狩獵,正是採集種子的絕佳時機。
宋遙對所有的種子都持開放態度。
自從去年誤將苜蓿種子當作無用之物丟棄後,他決定明年凡是不能確定是雜草的種子,一律種植下去。
反正佔地不多,經過今年的耕作,明年需要重新開墾的土地將大幅減少。
初次開墾的難度固然大,但種過作物的土地則容易得多,稍加挖掘便能鬆土。
無論是其他種類的種子,還是稻種抑或是麻籽,宋遙都欣然接受。
儘管這些種子在部落中並不匱乏,但長期單一品種的種植難免會影響未來的產量。
如果能將不同地區的種子進行融合,往往能實現優勢互補。
畢竟,各個部落的地理環境差異顯著,即使是同一種作物也會存在細微的差別。
宋遙的初衷,不過是取長補短罷了。
除了關乎生計的種子,宋遙還希望各部落能協助尋找礦石。
秋收過後,他特意叮囑外出的人員帶回一些石頭,然而至今仍未有任何收穫。
雖然找回了各式各樣的石頭,但無一可用,至少都不是真正的礦石。
隨著部落農事規模的不斷擴大,對農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現有的木製和石制農具雖能勉強應付,但其短板顯而易見。
此外,部落中的武器也亟需用金屬進行升級。
如今,部落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工具的改進和升級成了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宋遙心中早已盤算許久,上次尋鹽之旅一無所獲,他便意識到部落所能觸及的區域實在有限。
如今,他靈機一動,何不聯合周邊部落一同尋覓?
只需多加留意,蒐集些特殊石頭,對日常狩獵與採集並無大礙,僅需稍增負重罷了。
他提出的交換條件更是誘人至極,令各部落難以抗拒。
同等體積的石頭,宋遙願以雙倍乃至更多的食物或鹽巴作為回報。
對那些部落而言,隨手撿石便能換取生活必需,這筆買賣無疑是穩賺不賠。
況且,部落現今物資充裕,宋遙這點“慷慨”之舉,不過九牛一毛。
蒼狼部落如今底氣十足,大可拍胸脯宣稱“咱家富足,換石無憂”。
然而,宋遙並非愚善之輩,他精明地設下規矩,以防那些未經世事的原始人鑽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