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橋面狹窄,走上去讓人雙腿打顫,但狼商和狼貿想到未來要負責部落貿易,激動得難以自抑。
“神使,這橋一建,以後過河就方便多了!”狼商和狼貿最高興,宋遙之前給他們描述過橋建好後的情景,部落狼貿易將交由他們主持,這座橋成了他們日常的必經之路。
從此,部落的人再也不用趟水過河,生活品質無疑提升了不少。
接下來的步驟就簡單多了,人們可以直接沿著第一根木頭小心翼翼地移動過去。
橋既然建好了,就要充分利用,否則下水游泳就等於白費功夫。
不過,敢直接上橋的人寥寥無幾。
大家雖然平時活潑好動,但真正踏上那獨木橋,心裡還是免不了慌張。
橋不短,即使知道掉下去不過是洗個澡,雙腿還是不由自主地顫抖。
宋遙明白,這種事情不能強求,讓大家慢慢適應就好。
獨木橋上也不需要太多人,七八個足夠。
他將第二根木頭固定好,然後在岸邊放了一排圓木棍,這樣可以大大減輕搬運的力氣。
把滑動摩擦變成滾動摩擦,這方法雖然簡單,卻非常實用,宋遙想到這還是初中時學到的知識。
橋上的人拼命抓緊木頭,確保它們不會滑落,宋遙這邊則用力向前推進,幾個同伴在下面穩穩地放置木棍。
掉入河中的木頭,大家也不再費心去撈,畢竟損失並不嚴重。
在窄窄的木頭上,人們並不是站立作業,那樣很容易失去平衡。
他們大多是騎在木頭上,雖然這樣用力不太方便,但至少減少了掉入河中的風險。
接著,第三根、第四根、第五根木頭都順利地架設起來,一座兩米寬的橋漸漸成形。
在另一側釘好木樁後,這座橋就徹底固定住了,非常穩固。
部落的小傢伙們興奮地在橋上跳來跳去,大人們也來回走了幾趟。
這算是部落建成的第一個大型基礎設施,大家對此都感到非常新奇。
宋遙也試著走了幾趟,橋雖然能通行無阻,但木頭的切面是波浪形的,能踩腳的地方有限,走在兩根木頭中間的位置特別不舒服。
這個問題需要解決,如果條件允許,把橋面弄平當然最好。但部落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只能另想辦法,比如用細木條或竹子填補縫隙,儘量讓這座橋變得更加平整。
收工之後,天已經擦黑,今天大家確實拼盡全力,尤其是那些搬運木頭的,一個個累得氣喘吁吁,晚餐自然要早早準備。
回到部落,眾人各自端起一碗果茶,這是用夏天曬乾的果乾煮成的,雖然不如新鮮水果美味,但補充維生素的效果絕佳。
在這個季節,能喝到這樣的果茶,就算只是一口,也讓人心情愉悅。
今天參與部落的大型工程,大家都很興奮,喝茶時還不由自主地望向橋樑的方向。
宋遙邊喝茶邊和狼匠討論如何加固橋樑,提議用繩子和獸皮來縮小縫隙。
由於工具的限制,縫隙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儘量減小。
他還建議在橋樑的一定距離用繩子捆綁,畢竟這麼筆直的木棍並不容易找到。
方案確定後,剩下的就交給狼匠了,這對狼匠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經過一冬的努力,狼匠不僅製作了眾多工具,還與宋遙深入交流了許多工具製作的細節,他的見解常常獨到而深刻。
對於工具的理解,他更是細膩入微,有時甚至比宋遙考慮得還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