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遙開始教大家寫“神”字的那天起,宋遙便當上了神使,狼巫本來打算直接稱呼他為“神”,但宋遙覺得不好意思,雖然他在蒼狼部落裡的角色確實有點像救世主,但他還是覺得“神使”這個稱呼更順耳,既能顯擺一下,又不顯得太過高調。
三個多月的密集訓練後,部落裡的成員普通話水平大幅提升,十幾個孩子已經能寫出四五百字的文章,唯獨狼黑還跟不上,否則他也不會天天受罰。
一個冬天的學習,雖然部落沒有太大變化,但宋遙已經為能順暢交流而感到欣喜。
去年食物充足,大家雖然躲在洞裡過冬,但身體狀況都不錯,加上部落裡的狼壯漢辛勤勞作,孕婦的數量也在增加。
………………
隨著氣溫的回升,部落的生產活動逐步恢復。去年採集的種子今年要播種,但氣溫還不夠高。宋遙知道水稻成熟需要較高氣溫,我國自古就有“雙搶”的傳統,即搶收和搶種。
宋遙不確定具體播種時間,決定穩妥一些,晚些時候再種。他沒打算一開始就種兩季,先滿足部落需求,再慢慢嘗試。
於是,他選擇在小河旁邊開闢稻田,畢竟“水稻”就是需要水,河邊取水方便,而且離部落近,管理起來也方便。
宋遙挑了塊樹影稀疏、樹幹細小的空地,決定用最古老的刀耕火種法來開墾土地。
他劃定了大約四五畝的地界,動手清理周圍的枯草,弄出一條防火帶,防止火勢失控,燒光整個區域。
接著,他點燃了荒草,火光沖天,這樣做能夠增加土壤的肥力,在那個時代,不用考慮太多環境問題,因為那時的自然環境非常優越。
隨後,宋遙考慮起肥料的問題。
他對化學肥料一竅不通,就算懂得,在當時的環境下也派不上用場。於是,他決定使用最天然、最簡單的肥料——就是那些“翔”。
宋遙在山洞邊緣指揮著挖了兩個深坑,用作部落成員的簡易廁所。
他特意叮囑,今後若有人不在此地解決個人衛生問題,定要受到打手心的懲罰。
受狼巫的影響,宋遙對打手心這一懲罰方式情有獨鍾。
到了冬日,大家都在打磨手中的工具,將矛頭換成尖銳的棒骨,以此提升武器的殺傷力,眾人有了更好的兵器,信心也足了些。
目前,糧食的普及還遙遙無期,至少得等到明年才能將糧食作為主食。
在這之前,食物的來源主要還是依靠打獵和捕魚。
捕魚的任務交給了狼漁,他已經能夠勝任。
至於狩獵,宋遙還沒有介入,他以前雖然也會進山,但都是隨遇而安,打到獵物就高興,打不到也無所謂,反正他帶著的壓縮餅乾足夠他在山裡充飢,甚至有時還會把這些餅乾作為獎勵分給學習班的孩子們。
宋遙心想,不如加入狩獵大隊,看看自己能否幫上忙,順便也能熟悉一下週圍的環境。
他不願意一輩子只侷限在那個山洞裡,想要拓寬自己的視野。
宋神使一聲令下,一群人浩浩蕩蕩地踏上了狩獵之路。
他們對於狩獵的技巧還處於摸索階段,於是便三三兩兩地散入山林,各自尋找著獵物的蹤跡。面對小動物,他們還能追得上,一番追逐後基本能將獵物擒獲;但遇到體型較大的野豬時,就需耐心等待,尋找合適的時機,才能擊破它們的防禦,用石頭解決戰鬥。
不幸的是,狩獵過程中總會有傷亡發生。
上次,狼健就是被一頭野豬掀翻,若非宋遙及時相救,恐怕凶多吉少。
因此,他們捕獲的多是羊和鹿這類較小的動物。
宋遙的寵物羊咩咩就是在這樣的狩獵中來到了部落。
羊咩咩在部落裡頗受歡迎,每天早晨,都有孩子帶著它去吃青草。
宋遙發現,羊咩咩食性雜,不挑食,一個冬天,他準備的草料幾乎沒怎麼吃,反而肉和魚吃了個精光。
初春時節,大部分動物還在洞中冬眠,因此一上午的收穫並不豐富,只捕獲了幾隻兔子。中午休息時,大家紛紛拿出攜帶的肉乾,補充體力。
捕獲的兔子要帶回部落,與大家共享。經過一個冬天的肉乾和魚,大家的口味也需要一些新鮮肉來改善。
接近歸途時,宋遙幸運地捕獲了一隻山羊。儘管這是一隻經過一冬飢餓的瘦羊,但相比那些兔子來說已經強多了。
今天的獵物勉強能讓部落成員吃上一頓飽飯,宋遙的首次狩獵就算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