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找他的麻煩了?但是你可不要以為這個死的人是冤枉。這是冤枉對冤枉,這死的人也該死,就讓他碰上了,明白嗎?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絕對不會為了報復張三,就讓李四來當替死鬼,懂不懂啊?李四也是該死的,你不要以為李四是冤枉的,沒有冤枉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冤枉死、也沒有冤枉活,所以我們就要從佛法裡找原因。
若自有病,無人救療。設服良藥,而復增劇:自己得了病也麻煩了,沒有人救他;即使有人救他、給他藥吃呢,還越吃越重,救他還不如不救。這就告訴我們修行人要懂得自持。不管在順境還是逆境,不要去怨天尤人,也不要受寵若驚。順境是你前世修來的福報,不要貪圖執著;遇到逆境也是你自己造的苦因,要懺悔自己,奮發圖強。
若他反逆,抄劫竊盜。如是等罪,橫罹其殃:這個「抄劫」應該改為「搶劫」。別人造反、偷盜搶劫,他還有點福報能躲起來,但這種人躲不掉,連一個罪都跑不掉,叫「橫罹其殃」,都要受報應,這個報應是指「現世報」。有些人反逆還能當皇帝,但這種人反逆,當下一逮一個準。今世受「花報」,來世還受「果報」。
如斯罪人,永不見佛,眾聖之王,說法教化:這是最大的苦報。當然這是方便說。他只要遇到佛了,能聽正法了,他能當下自在,是不是?不管你多大的罪過,你明白了佛法以後當下解脫。
如斯罪人,常生難處。狂聾心亂,永不聞法:不僅是不見佛,而且總是在逆境之中,惶惶不可終日。
於無數劫,如恆河沙,生輒聾啞,諸根不具。常處地獄,如遊園觀。在餘惡道,如己舍宅:「恆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以「恆河沙」來比喻無量百千萬億年。「生輒聾啞」:不生也就算了,一生下來非聾即啞,或者又聾又啞。「諸根不具」:六根或者總「不具」,或者缺一少二,或者缺幾根。「常處地獄,如遊園觀」,這是不是挖苦啊?在地獄裡是家常便飯,是公園,真好玩兒。「在餘惡道,如己舍宅」:做鬼做畜生,那就是你的家!是不是比罵人還傷心吶?挖苦諷刺,對於這些人真是各種手段都用上來了。駝驢豬狗,是其行處:你呀,只能與豬啊、狗啊、驢啊,在一起混。
謗斯經故,獲罪如是:這是第四次提醒,因為你誹謗了《法華經》,包括輕慢了受持《法華經》的人。
若得為人,聾盲喑啞,貧窮諸衰,以自莊嚴。水腫幹痟,疥癩癰疽,如是等病,以為衣服:佛也有意思,前面已經講了做人的罪過,還沒有解心頭之恨,又重新提起。
「若得為人,聾盲喑啞」:瞎子、聾子,窮啊!「以自莊嚴」:就是以盲聾喑啞來「莊嚴」自己,這是不是挖苦?「莊嚴」是不是挖苦啊?「水腫幹痟」:身體浮腫,骨瘦如柴。「疥癩癰疽」:渾身癩皮,長疙瘩瘡。「疽」是毒瘡,甚至還有那些蒼蠅飛來生蛆啊。「如是等病,以為衣服」:渾身癩皮、毒瘡等,以此為衣。
身常臭處,垢穢不淨,深著我見,增益瞋恚:渾身都是臭哄哄的,洗也沒有辦法洗,一洗的話你就不等於在給他剝皮啊?「深著我見」:有我執啊。既然有我執的人,他是不是感到特別疼痛啊?「增益瞋恚」:一增加瞋恚了,是不是又給阿賴耶識裡輸入了這個不良的資訊啊?又成了來世的受苦之因。
淫慾熾盛,不擇禽獸。謗斯經故,獲罪如是:這「淫慾」也是一種病吶,連禽獸都不分!這個將來苦報是不是更加不得了啊?這是第五次講「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無智人中,莫說此經:從這裡往前這一百四十六句呢,是佛以慈悲心,叫我們在傳《法華經》的過程中,要當心那些小根機之人、那些狂妄的人。他們聽了《法華經》以後會生起輕慢心,乃至受報。
若有利根,智慧明瞭。多聞強識,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曾見,億百千佛,植諸善本,深心堅固,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精進,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為說。若人恭敬,無有異心,
離諸凡愚,獨處山澤,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又舍利弗,若見有人,
舍惡知識,親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見佛子,持戒清潔,
如淨明珠,求大乘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人無瞋,質直柔軟,
常愍一切,恭敬諸佛,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復有佛子,於大眾中,
以清淨心,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無礙,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有比丘,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頂受,但樂受持,大乘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