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藥草喻品第五

在。這個「地」可以說為「五蘊」。靉靆垂布,如可承攬:「靉靆」是表大六月天那個濃雲密佈,那個時候我們是不是感到非常高興?唉呀,終於要清涼一下。「如可承攬」,好像我們能把它抱在手裡一樣。這是以歡喜心比喻明白「如來藏」以後,好像我們的真人就站在我們前面,我要跟他擁抱一樣,但你能不能抱到啊?抱不到。正因為你抱不到,你才真正抱到了,因為它「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一切相」,你能抱到嗎?雖然無形無相,卻很真實。所以我們明心見性了,「似可得而實無可得」。雖實無可得,我們卻刻骨銘心知道我們得到了。雖然得到了,你拿不出來給人家看。各人飲水,冷暖自知。

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無量,率土充洽:「澍」就是「流」;「率土」是遍指萬法;有求必應,叫「充恰」。

山川險谷,幽邃所生,卉木藥草,大小諸樹:「山」比喻色身;「川」表「受陰」;「險谷」比喻「行陰」。「幽邃所生」比喻我們的煩惱習氣累積於色身。從外表形相上看不到,但我們自己知道,各種煩惱習氣都在,叫「幽邃所生」。「藥草」是表二乘;「卉木」是表人天。「大小諸樹」是表菩薩。百穀苗稼,甘蔗蒲萄,雨之所潤,無不豐足:「百穀苗稼,甘蔗蒲萄」是表一切的萬法。雨之所潤,無不豐足:都能平等地得到佛法的供養。乾地普洽:這是比喻即使一點點都沒有信仰的人,聽了佛法以後也能把那個禁錮的心融化開。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你都能得到受益。因為每個人都有第七識,他會攝受。佛法能為一切諸法之所攝受。「乾地」比喻對佛法完全空白的人。藥木並茂:是比喻已經有了一定善根的信眾,得到佛法以後他就能現量增長智慧,積累道行,叫「並茂」。「茂」具有生長之義。

其雲所出一味之水:「其雲所出」是表無量萬法。無量萬法只是一味之藥。「一味之水」,「一味」就是講「一心三藏」之法門,都要歸結到這個法門,來究竟了義,成就眾生。

草木叢林隨分受潤,一切諸樹上中下等,稱其大小各得生長。根莖枝葉、華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鮮澤:這裡籠統講,對於佛的一味說法,隨著各自的根機,他們所得到的受用不一樣。「草木叢林,隨分受潤」:是根據他們的心量來得到不同的受益。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者見大,小者見小;正者見正,邪者見邪。佛法是平等供養,但是根據各人的心態,有些人會聽得法喜充滿,感慨萬分;有些人無動於衷;有些人稍有感慨;還有些人可能反感。即使反感,你也已經得到受益——反感的是前面的六種意識心,得到受益的是後面的靈體。有些人就莫名其妙地、誇誇其談地講了一段法。家裡人、同事也很奇怪:你怎麼一下子懂了許多?他自己也感到很奇怪,又想了半天:哦,還是半年前在哪裡聽師父講的這個法。當時還沒有搞明白,後來一下子靈感爆發湧出來了。與佛結惡緣也能得度。反感者早晚要反感,早反感早受報,早受教,早得度。所以你只管安下心來聽課。「一切諸樹上中下等」,也是講各自的根機。

「稱其大小,各得生長」:「稱其」就是對機說法,應機施化。有多大的根機他就能得多大的受益。為什麼佛講了四十一年的經,總是步步引導?《法華經》從前到後重復的話可多了,目的就是在把我們心量調大。佛是智慧的化身,這種囉嗦就是慈悲心,就是妙法。佛法沒有更多的內容,就是個「一心三藏」,就是萬法唯一念所現,反覆地強調你要明白這個道理,境界就提升。真正明白佛的良苦用心,你會拍案叫絕!

「根莖枝葉,華果光色」:這都是表「即因即果」。「根」是基礎,對照為心。「莖枝葉」對照為四正勤;「華果」,為定力成就;到了「光色」,他已經開了智慧。可以把「華果」觀照為「定」;「光色」觀照為「智慧」;前面的「根莖枝葉」,觀照為戒。

「一雨所及,皆得鮮澤」:「鮮澤」,注意,見道的當下即證果位。「鮮」是表當下,「澤」表成就。樹表智慧,水錶自在。當然成就的果位有大小,但是一定有成就。「四聖諦法」,你當下明白,可以證到初果羅漢,也可以證到四果羅漢。何況大法?大法小法都由從聽經聞法當下證果。

如其體相,性分大小:「體」和「相」那就是前面的「根莖枝葉,華果光色」;「體」是表實體,「相」是表假名。由他們的根機深淺,而決定果報大小,叫「性分大小」。這個根機既包括你過去世中的善根,也包括你今生世中的善習。所潤是一,而各滋茂:佛法是平等的,大雨是平等的,各人所得到的受益不同。同樣講一個法,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