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指日可待呢,你走一百步,需要十年時間,那你十年以後成圓滿佛。只要懂了「一心三藏」,無量劫的黑暗已經破除,我們見到了光明;不僅見到了光明,而且見到了太陽。
以深心念佛,修持淨戒故:為什麼給他授記?佛講出了理由:「以深心念佛」,即明心見性,否則不可謂「深」。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如果你不懂得阿彌陀佛的含義,你不叫「深心」;你只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有個阿彌陀佛在那接我們,我們來唸佛求他幫忙,你這是行邪法——佛在《金剛經》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都見不到如來,你往生到哪裡去呀?
「修持淨戒故」是授記的第二個原因。這個「淨戒」就是「心戒」,心戒是「無上大戒,一戒一切戒」。一個人明白了萬法都是我,你叫他去破戒,他能破嗎?他不需要你提醒,也不需要刻意地一天到晚去執著,他在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戒,叫「道共戒」,戒在道中,一定要明白。但是也有些人不明白心戒,只懂得口頭禪,卻利用大乘法,認為修了心戒就可以不持小戒。這種人更糟糕。
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這是指明心見性人的一種心態。「聞」就是真正懂得了什麼是佛,當下「大喜充遍身」。這就是指法喜!我們可以檢查自己,明白「如來藏」之後是什麼心態。你一定是深深地鬆了一口氣:原來如此啊!我們要修的就是這個心,把這個「心」弄明白了,你吃飯、穿衣、走路都是叫修行,你連打人罵人都是行菩薩道;這是恨鐵不成鋼,但你過去打人罵人只是為了發洩自己的私憤。大乘心地法門不可思議,「一修一切修,一戒一切戒」,此即「大喜充遍身」。如果你仍然是煩惱充遍身,你就還沒有「深心念佛」,你還沒有懂得心戒法門。但有時候,他一邊在煩惱現行,一邊心裡難受:哎呀!我怎麼還這個樣子!他知道錯了,這也叫「大喜充遍身」。因為慚愧心也是功德。你已經不落三惡道,這是不是「大喜充遍身」吶!
佛知彼心行,故為說大乘:這樣的人已經成佛,他永遠不落三惡道。
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
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
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
聲聞若菩薩,這個「若」更廣泛。所有眾生只要能聽懂《法華經》,若天、若人、若鬼,「乃至於一偈」——一偈是四句話,「皆成佛無疑」。佛在這裡有沒有講「再修一萬年,皆成佛無疑」?有沒有啊?所以《法華經》像此類的授記多得很吶!就是強調無修無行而證!摩登伽女見佛,幾句話就證三果羅漢;又聽文殊菩薩幾句偈頌,當下證四果羅漢。當然我們並不是不要修、不要證;有修、有證的話,品位可以進一步提升。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法華經》是圓教一乘,是了義法。「無二亦無三」,何況百千萬!有沒有什麼三藏十二部經吶?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這一部經就是一句話,就是「如是我聞」。所以佛把「如是我聞」貫於一切經典之首。「除佛方便說」,其它講的一些經都是方便說啊!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用各種方便言說來引導眾生。
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諸佛出世的本懷,就是「唯以一大事因緣」。說「智慧」,就是為了說一朵「妙蓮華」。
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前後不到幾句話,再次強調唯有《法華經》是事實,這個「實」表真;祖師大德也講,前七方便皆非真實。但你懂了「如來藏」以後,前七方便統統是真實,妙就妙在這裡;如果「如來藏」道理你不搞明白,你即使講《法華經》,講《楞嚴經》,同樣不真實。有些人就把《法華經》《楞嚴經》講成了藏教,或者通教,或者別教,這也是誤導眾生。
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在《法華經》中,其它的一切經都被判為小乘,這個「小乘」包括不了義大乘在內。因為佛講,在講《法華經》之前都不是真實,都不是大乘。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小乘法度不了眾生,它只是引導而已。「自住大乘」,卻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