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章 化城喻品第七

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難見,破諸煩惱者,

過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見。

諸飢渴眾生,以法雨充滿,

昔所未曾見,無量智慧者。

如優曇缽華,今日乃值遇。

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

世尊大慈愍,唯願垂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

唯願世尊,轉於法輪,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皆獲安隱而得度脫。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唯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

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

我等鹹歸請,當演深遠音。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復如是。爾時,上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宮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斯光明?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屍棄,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今以何因緣,我等諸宮殿,

威德光明曜,嚴飾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昔所未聞見,

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下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這裡有一個妙法:都是「以天華而散佛」和「菩提樹」。「以天華而散佛」表本體,樹表智慧,就是我們要智慧來修身。以宮殿供養佛,就是以心來供養佛。越是真理越簡單,就是「如來藏」心地法門。這個心地法門就是「一修一切修」。《法華經》在這裡反反覆覆用同樣的文字講,體現出佛的良苦用心。如果說簡單點,就是東方天供養「亦復如是」,西方天「亦復如是」、南方天「亦復如是」,就體會不出這個味道。

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善哉見諸佛,救世之聖尊,

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

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類,

能開甘露門,廣度於一切。

於昔無量劫,空過無有佛,

世尊未出時,十方常暗暝。

三惡道增長,阿修羅亦盛,

諸天眾轉減,死多墮惡道。

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

罪業因緣故,失樂及樂想,

住於邪見法,不識善儀則。

不蒙佛所化,常墮於惡道。

佛為世間眼,久遠時乃出,

哀愍諸眾生,故現於世間。

超出成正覺,我等甚欣慶,

及餘一切眾,喜嘆未曾有。

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

今以奉世尊,唯垂哀納受。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白佛言:唯願世尊,轉於法輪,多所安隱,多所度脫。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

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

度苦惱眾生,開示涅盤道。

唯願受我請,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無量劫習法。

天堂上也未必都是安定。「阿修羅」在欲界天、有色界天都有;無色界沒有聽說。這類眾生好戰,也時不時在天上挑起戰爭。總地來講,他比人間福報要大。天人福報盡了以後,大多掉到惡道裡去。為什麼?他福報享盡了也不會修福啊!

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一切的功德都從佛法來。想發財,你用錢財來供養三寶;想健康長壽,你不要殺生,用體力為眾生服務;想升官,想有智慧,你要聽經聞法。我們今生今世一切的福報也好,苦痛也好,都是前世定下來。前世福報已定,來世就靠今生。聽經聞法開智慧,以道受樂,生生世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