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手掌,心能不能看到拳頭啊?能,這叫「雙遮雙照」,「遮」的當下是不是就是「照」啊?「照」的當下是不是就是「遮」?就是「即遮即照,即照即遮」,也可以叫「雙寂雙照,即寂即照」。
大家把這個道理搞明白了,這就是「遍照」,所以在《心經》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其中「色」法包括虛空、包括無色界的眾生;「空」是講真空。
這個「寂照」不僅照到「色」,還照到「真空」,是不是?那麼到最後「真空」也好,「妙有」也好,都是一個念,都是我們本來的性具功德。講一個念也是方便說,這叫「遍照」。
微妙淨法身:「微妙淨」是形容我們的法身功德。在藏、通、別,用分別法把我們真心本來面目說成三個身:一個是講「法身」,法身無形無相、如如不動,它屬於「淨」;第二個是說我們「化身功德,應身功德」,在這裡是「微」,把一個大變成無量的小,是不是叫「微」?再一個就是「報身功德,智慧妙用」,這就是「妙」。
那麼到了圓教呢,把「微、妙、淨」統統歸於一個念,即微、即妙、即淨;即法身、即報身、即化身。到了圓教的法身就包含「法、報、化」三身;到了圓教的「報身」或者「化身」,統統都是當下「法、報、化」三身。所以我們如果改一下子,這裡用「微妙淨色身」,對不對啊?「微妙淨報身」,對不對?用圓教大法來講,統統對。
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這裡是以有形有相的莊嚴身來歸納前面的「法、報、化」三身,歸納前面的「深達、遍照」之智慧妙用,而以「三十二相」出世教化眾生。
天人所戴仰,龍神鹹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事實勝於雄辯。用萬法來印證諸佛如來果地的功德;也可以解釋為「應供」。佛證得金身、法身,與十法界一切萬法道交感應為一個本體,這是印證圓滿佛的境界。
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現在我明白了,透過《法華經》來成就。「唯佛當證知」,佛是過來人,也就是也告訴智積,「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你如果要對我來印證,你首先問自己成佛了沒有?你怎麼知道我龍女成佛不成佛?這也是我們在修行中一個很敏感的問題。有些人看到人家講經,說只有明心見性人才能講經,意思是人家不能講經。那我問你,你怎麼知道我明心見性沒有?那你如果知道我沒有明心見性,你就應該明心見性啊!要不你怎麼知道的?那你既然明心見性,那你就要來講經,你講給我聽。這雖然是對智積講,是不是也在這樣教誨我們一切人吶?我們不能以下劣心去看人。
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我是來辭行的,我馬上就要南方做佛,用大乘法來教化眾生。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
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舍利弗在這裡也是明知故問。舍利弗其實在維摩詰那裡已經受到很大的教育。他當時就看不起女眾。那天女散花供養菩薩和阿羅漢,供養到菩薩身上片花不沾,供養到阿羅漢身上呢,怎麼抖都抖不掉。他們還生煩惱,不服氣,還輕慢天女,所以天女當下現了個跟舍利弗一模一樣的男相;再看自己已經變成天女的樣子,好是尷尬。
女身垢穢:「垢穢」就是煩惱習氣重。女人是不是煩惱習氣很重啊?這是真的。往往有些人以此而自卑,他不懂得因勢利導。大乘佛法「煩惱即菩提」,因為你煩惱習氣太重了,所以你最容易成佛,它就是成佛的資本啊!往往壓力就是動力。
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諸度」就是無量法門;梵天王:就是第七層以上的天王;帝釋:就是玉皇大帝;魔王:是第六層天的天王;轉輪聖王:是須彌山腳四大部洲的這些轉輪王;五者佛身:不能成佛這些話都是佛講的,但都是方便語。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