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是一念,當下還又是三藏十法界。這個法妙不妙啊?這就叫「微妙廣大」。你觀照到沒有?
這就開我們的智慧。過去所有顛倒的心態、邪知邪見,包括我們因此而造成的一切的罪過,我告訴你,當下消除。要感恩「如來藏」心地法門,它幫我們消罪業。無量劫的罪過就是因為一念智慧,全部消除。這就叫「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慧滅萬年愚」。
師父當年研究這個道理的時候,睡覺從來不脫衣服;我夫人跟我談判,當然叫我燒飯做雜事我肯定是不幹的,她說:「孩子他爹啊,這樣吧,家裡隨便怎麼搞,我只有一個要求,晚上七點鐘陪我看兩個小時電視,雙休日陪我半天上街,暫時就這兩條——你能答應我,我們還能過下去。」我說我要考慮一下,這個不能幹。你們要理解師父的良苦用心啊!當我們為了要追求真理的時候,你要不惜一切代價,它是引導我們解決生生世世的問題,引導無量的眾生走向解脫。
每當講到這個問題啊,我感慨萬分。現在許多人對這個法呢,投入太吝嗇。對於這樣的真理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連我們的生命都要搭進去!你才像一個菩薩。你們看,當法最瞭解我,睡覺前起床後就是往經本里鑽。我們一天到晚除了考慮怎樣建設道場、教化眾生,沒有其它事。弘揚佛法,追求真理,就是要如痴如醉如狂,沒有什麼東西比這個更重要。在我的腦袋裡從來沒有什麼過年過節的概念;今天是初幾禮拜幾都不知道,這是十方三世最偉大的事業,你怎麼樣投入都值得,乃至傾家蕩產、犧牲生命,都要在所不辭。都是假的,你去執著什麼啊?當知道都是假的的話,這一切都是你的一個心,知道假的是破除我執,破除小我。當知道了假的時候,一切「假」都是自己,你應該怎樣面對現實?山河大地都是你,牛馬豬羊都是你,你應該怎麼辦?你還有什麼放不下?你還有什麼煩惱?你想生煩惱你生不起來。因為你心力已經擴大了,你生生世世的道路已經胸有成竹。
這就是下面的「慈悲仁讓」,「慈悲」二字,下面都是「心」,一個是「茲心」,一個是「非心」,是不是?「慈」是「茲心」,「悲」是「非心」,「茲心非心」,明白嗎?「茲心」,我當下這個妄心不是我的真心,叫「茲心非心」。你明白了「茲心非心」的話,「非心」也是心,一切心都是我的心。「悲慈」就是「非心是心」。你把這兩個字搞明白了,你就能做到「仁讓」。怎麼「仁讓」呢?把這個「茲心」讓給「非心」,大家都是把「茲心」讓給「非心」,是不是變成一個「心」?
慈悲仁讓:「仁」字是不是兩個人啊?這個「仁」就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兩個人互相讓,是不是叫「同體大悲」啊?互相讓,把假人都要讓給真人,都是把假人讓給真人,是不是就一個真人?一個真人,那個假人是不是也就變成真人?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的漢字文化,這是老佛爺情有獨鍾,特殊安排。
志意和雅:在中醫來講,「志」藏於膽,「意」藏於脾;「志」表靜,「意」是表動。一個是動,一個是靜,這是表中庸之道。沒有「志」不足以發心,沒有「意」不足以養心。所以「志意和雅」也是我們成功的一種秘訣,也是佛菩薩出世教人的良苦用心。
能至菩提:具足以上的功德一定能成就「菩提道行」。
佛菩薩成就「菩提道行」,並不是我們想象怎麼樣懸,會騰雲駕霧,兩隻眼睛一閉就坐在那裡,不是的。它是密切地結合於我們日常生活。佛法來源於世間法,佛法當下就是世間法,佛法是最樸素、最真實、最簡單的世間法,佛在人中修成。就在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這種過程中調養我們的心態。所以你講成佛很難真是冤枉:佛一口咬定「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要成佛根本用不著裝模作樣——我會掐,我會算,我眼睛一閉就知道你在幹什麼,這些都是鬼;我會騰雲駕霧,我會排山倒海,我在這裡照個相我就現出一朵妙蓮華來……都不是。誰明白「一心三藏」的問題,誰顯現得非常地溫和、平等、慈悲、關愛,你就是大佛大菩薩,不用懷疑。絕對不是你能誇誇其談,能示現種種的神通瑞相。
八歲龍女成佛啊!所以我們明白了她開智慧的這種心態,那就是「微妙廣大、剎那三昧」。當下明白了萬法唯自己一念所變現,她是心潮澎湃不已,感慨激昂,才能得「剎那三昧」。同樣聽聞大法,反應不一樣。有些人聽了以後熱血沸騰,熱淚盈眶;有些人聽了以後:哎呀!還蠻好的,也是種感覺;有些人聽了以後:好!值得研究研究。我碰到兩個人,那是我當初在太原慈航淨苑傳法的時候,聽我講了泥巴瓦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