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湧出品第十五
這品是《法華經》從一個高潮又推向另外一個高潮。所謂〈從地湧出品〉呢,佛在〈見寶塔品〉大會上登壇點將,諸大菩薩、阿羅漢信誓旦旦,於佛滅後,弘揚《妙法蓮華經》。在此前提之下,娑婆世界大地開裂,湧出了無量百千萬億大菩薩。我們下面看這段經文。
爾時,他方國土諸來菩薩摩訶薩,過八恆河沙數,於大眾中起立,合掌作禮,而白佛言:世尊,若聽我等,於佛滅後,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進,護持讀誦,書寫供養是經典者,當於此土而廣說之。
這裡是「他方國土」,為下面的「從地湧出」做鋪墊。由於他方佛土的菩薩請命,所以引起本方佛土的菩薩應召前來。八恆河沙,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天文大數。
世尊,若聽我等,於佛滅後:這裡的「聽」作為批准,同意或者命令;或者作「讓」,「如果讓我們這些人」。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進,護持讀誦,書寫供養是經典者:佛滅度以後,我們就不走了,你給我們安頓。這是表菩薩的誠懇之義。當於此土而廣說之:我們發願留在娑婆世界,哪裡都可以去——不管這個地方是通達還是閉塞,是富貴還是窮鄉僻壤,我們都去,沒有選擇權。這是針對以上阿羅漢和學、無學人發願只到他國土弘法之下劣心。那麼在當時有針對性,現在有沒有針對性?有多少人願意到窮鄉僻壤,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弘法?
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訶薩眾: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一一菩薩各有六萬恆河沙眷屬,是諸人等,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
佛婉言拒絕,為什麼?這裡有些文章要做。有些修行人呢,一則出於一些好奇心,二則出於一些誤解:菩薩有國土之界限嗎?為什麼其它國土的菩薩不能在此國土啊?
根據祖師大德的分析,有這麼幾個原因。雖然菩薩沒有國土之分,但是因緣利益不可忽略:一者,佛法不離世間法,本鄉本土比較容易開展工作。二者,最關鍵的是佛在這裡要說一個大法。《法華經》前十四品是透過「開權顯實」,開示大乘佛法之因。這後十四品是透過「開近顯遠」,也叫「開跡示本」,來開示大乘佛法之果,以此使修行人開啟智慧。三者,也要利用眾生的一種情執,顯示出娑婆世界眾生的這種氣氛,不要讓他土的菩薩看到我們國中無人,是不是啊?四者,顯示出一尊佛成就的不可思議之豐功偉績。
佛講了有六萬恆河沙菩薩,每一個人還有六萬恆河沙的學生,六六三十六——那前面是八恆河沙,這裡是三十六億恆河沙——這個氣派是不是不得了啊?此地的人力物力不能浪費呀!
佛說是時,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國土地皆震裂,而於其中,有無量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同時湧出。是諸菩薩身皆金色,三十二相,無量光明,先盡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是諸菩薩聞釋迦牟尼佛所說音聲,從下發來。
大千國土地皆震裂:這不是地震。明心見性的大菩薩神通無礙,已經證到無量色身三昧,這是一種氣氛表達而已。是震而不震,不震而震。你說不震吧,他從地上冒出來了;你說震吧,山河大地完好無缺。初住位以上的菩薩所具備的無量色身三昧與佛不分上下,只是力量有大小之分。連鬼神都可以從地下冒出來。身皆金色,三十二相,無量光明:是表述這些菩薩的境界和道行。
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這兩句話很值得回味。因為後面彌勒菩薩和法會大眾起疑也即在於此。怎麼起疑法?我們讀那段經文再解釋。對這段經文我參考了藕益大師的解釋:這個國家不屬於娑婆世界,因為它在「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不屬於娑婆世界,還又沒有離開這個娑婆世界,還又不屬於其它的國界,就是這麼玄。大概是世間法的兩國國界。藕益大師把這段國土說為「常寂光淨土」,圓教明心見性的大菩薩可以在那裡靜修道行,破除無明微細煩惱直至生相無明。「常寂光淨土」一般視為圓教中道之義,叫「圓中」;別教的中道叫「但中」,僅僅講個中道而已。圓教的中道,無法不中。
也可以把這段經文解釋為住於「如來藏」,住於秘密藏。沒有佛力加持,沒有特殊的情況,這個「如來藏」誰也解不開。只有在關鍵的時候透過佛力加持,「開權顯實、開跡顯本、開近說遠」,我們能夠相見。
也可以比照前面大通智勝佛示現成佛那一段,他一成佛,彼土眾生什麼天人鬼神都有了,而且天人鬼畜互相不干涉,那可好玩了。這都是我們真心本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