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於是二子念其父故,湧在虛空,高七多羅樹,現種種神變。於虛空中,行住坐臥,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現大身滿虛空中,而復現小,小復現大;於空中滅,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現如是等種種神變,令其父王心淨信解。
「信解」是用一種外道方便法來引導他,相信這個兒子的功夫不錯,這個法門很好。所以這段經文是方便解為:心淨、心信、心解。這不是究竟的「信解」。
【信子伏師】
時,父見子神力如是,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師為是誰,誰之弟子?二子白言:大王,彼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今在七寶菩提樹下法座上坐,於一切世間天人眾中廣說法華經,是我等師,我是弟子。父語子言:我今亦欲見汝等師,可共俱往。
「時,父見子神力如是,心大歡喜,得未曾有,」這兩句話也只能解釋為方便法。按照眾生的這種心態、情執來歡喜,因為他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人有這麼大的功夫,上天入地、騰雲駕霧。
「合掌向子言:汝等,師為是誰,誰之弟子?」\"你們老師是誰啊?你們是誰的弟子啊?\"這兩句話是一個意思,反映出他的心情很激動。兩句話表達同一個意思,就表現出他的心情比較激動。這是一種文章的表現手法,如果在哲學論文裡來講,這兩句話就有一句話是廢話。在文學表演裡這是一種誇張渲染
「二子白言:大王,彼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今在七寶菩提樹下法座上坐,於一切世間天人眾中廣說法華經,是我等師,我是弟子。」這裡對他父王的引導一開口就從高處說起,他並沒有講:\"哦,我們的師父就是那位「雲雷音宿王華智」,你想學神通嗎,走,我們一起去\"。特別指出佛的正業是講解《法華經》,言外之意是聽講《法華經》的功德智慧比修神通的大無量倍。神通在佛法裡屬於聖末邊事,皮毛而已。涉及到我們修行中一個最敏感的問題,有些人把修行就降低為有那麼一點點鬼神通而已,把修持正法看成是可有可無乃至排斥、誹謗。
【白母求出家】
於是二子從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為父已作佛事,願母見聽,於彼佛所出家修道。
「於是二子從空中下,到其母所。」他的父親在地下,兩個兒子在空中。在空中對話是表一個法叫「居高臨下」。讓他的父親有所期盼,對自己的下劣心有所懺悔。
「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為父已作佛事,願母見聽,於彼佛所出家修道。」這個時候他的兩個兒子看到機緣成熟,認為父親看到自己的神通表演後,對於所介紹的雲雷音王佛已經相信,所以叫 「堪任」。
「堪任」 堪:就是能夠的意思,能夠、值得。任:就是擔當,能夠擔當、值得擔當。
「發」:成就,已經能夠成就菩提心,機緣已經成熟。
「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無上菩提之心,能夠認可宇宙人生真理,已經達到了這種信解度,但現在還沒有明心見性。這是根據他們的觀察,這種氣氛已經形成。
「我等為父已作佛事」:「作佛事」就是對父親的特殊方便引導,示現神通法力。這也是佛三輪教人中最下等的一種辦法。
「願母見聽」,「願」是請求,請求母親。「見」就是能夠,「聽」就是由得我們。意思是\"請求母親,能夠由得我們自己來考慮我們自己的事\"。什麼事呢?出家,要當和尚。
爾時,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白」就是語言。
願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門。
諸佛甚難值,我等隨佛學。
如優曇缽華,值佛復難是。
脫諸難亦難,願聽我出家。
母即告言:聽汝出家。
所以者何?佛難值故。
向母親請求出家。理由就是:\"諸佛出世很難得\",怎麼難得呢?「如同優曇缽華」。「優曇缽華」: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曇花一現,三千年開一回。這三千年還不是講人間的三千年,是天上的三千年。天上的三千年最起碼是在第二層天,第二層天一天等於我們這裡一百年,所以3000x100再乘以365這麼長時間開一次花。能夠看到曇花開的人,都是有大福報的人,這個福報是前世修來的。這是比喻要遇到肉身佛在世很困難,就是諸佛出世難,遇到佛出世的人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