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人說法,一般地就是講怎樣潔身自好,保養自己的真氣、元氣,保護自己的清淨心。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這是天龍八部,主要是給他們講四禪八定、修上品十善。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金剛神」都是護法神,這一類神是以惡相示現。凡是對那些剛強的眾生,金剛神可以透過惡法來懲罰——惡相懲罰就是可以打、可以殺。在後面〈陀羅尼品第二十六〉就涉及到這方面的內容。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勸供養】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如是功德:就是「方便」,「方」就是「如」,「便」就是「是」。菩薩教化眾生,無分別不妨分別。對個別的劣性眾生講大法,他接受不了,就透過世間善法慢慢引導。而妙音菩薩不管在什麼時候對什麼人,都是講《妙法蓮華經》。遊諸國土:不光是娑婆世界,十方佛土都有觀世音菩薩和妙音菩薩教化眾生。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想一想,觀世音菩薩需要不需要我們供養啊?不需要。「應當」,「應」是道交感應,「當」是正當名分。明白了什麼是「觀世音」,你就是「應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就是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萬法。再觀照前面的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我們明白了「觀世音菩薩」,明白了「如來藏」道理,明白了「阿彌陀佛」,是不是就成就了「如是功德」?「如」也是你,「是」也是你,一切萬法都是你。你以此心觀照世界,即是以此心加持世界,即是以此心成就自己,這就是「應當供養」。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明白了「阿彌陀佛」,我們就是「阿彌陀佛」;明白了「觀世音」,我們就是「觀世音」;明白了十方三世一切萬法皆是「我」,那就是我,明白了是我,就是我。這就是《法華經》講「我獨無所畏」。凡是明白了一心三藏道理的人,都是「施無畏」。明白了萬法都是你,你就是佈施了一切萬法;明白這個道理,你沒有任何的恐懼心。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直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
無盡意菩薩節外生枝,來「供養觀世音」。要知道佛菩薩的良苦用心,你看怎麼樣供養。即解:就是前面講的「應當供養」,「解」就是心開意解。明白了觀世音菩薩的法理,他當下即是觀世音菩薩,叫「即解」;心開意解的人左右逢源,頭頭是道。「解」什麼?頸在這裡,這是不是咽喉之地啊?這個地方卡住了,我們就完蛋了。所以這裡是表中道了義。如果沒有中道,我們對一切問題的看法都是邪知邪見。所以「頸」至關緊要。不解決這個問題,一切修行都不能成就。明白了「一心三藏」的道理,無量的萬法是不是都是一個念吶?都是無上之寶。眾寶珠瓔珞,是比喻我們無量的智慧德能。價直百千兩金,「百千」是表無量。
所以這段表法,無盡意菩薩明白了「觀世音」名號真實義,當下知道自己就是觀世音,當下知道自己就是無量的珍寶,無量的萬法都是自己。
而以與之:「與之」這是請觀世音菩薩印證。用我這個心來供養你,看我們這個心是不是一樣的?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財產供養叫「財施」,他故意講這個「法施」,話中有話。在佛法裡有「三輪體空」的佈施。三輪體空,張三供養李四,張三的心沒有認為「我是張三,我是能供養者;你是李四,你是受供養者;我供養你一個西瓜,這是西瓜」,張三沒有這三個念,他是一種自性的流露,就是透過這種佈施供養來成就我們這種清淨心。「珍寶瓔珞」,是表這種法的殊勝,這是三輪體空的佈施。仁者的「仁」,前面解釋了,單人旁加一個「二」字,「二人」。他講這個「仁者」也是求觀世音菩薩印證,把你一個人看成這種仁,在前面是彌勒菩薩稱文殊菩薩也是稱「仁者」,「仁」表明心見性。兩個人是不是一個真人一個假人吶?真人就是「如」,假人就是「是」。這就是「如是我聞」,你「聞」了沒有。
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雖然無盡意菩薩講的是法施,是三輪體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