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章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個心用好了沒?

這段經文我們可以參考一下藕益大師的解釋,為什麼講受持《法華經》的人「皆是普賢威神之力」?藕益大師講\"因在自根\"。自根:「普賢」、《法華經》是我們的根,就在這裡,因為我們就是「普賢」,我們就是《法華經》。藕益大師這句話解釋得妙極了,\"因在自根\",因為我們就是《法華經》。佛出世就是告訴眾生你們就是佛、你們就是阿彌陀。緣在普賢、緣在阿彌陀、緣在釋迦牟尼,我們自己就是實、我們自己就是釋迦牟尼佛、就是阿彌陀。顯現出肉團形相的那個所謂的阿彌陀、所謂的觀世音、所謂的釋迦牟尼佛,他是來\"開權顯實\",是我們自己來教化我們自己。所顯現的佛相、菩薩相都是緣。因為我們眾生本來就是實,本來就是因,本來就是佛。所以佛種從緣起、從現相而入,開的功德在於化身佛。如果我們自己不是佛,他來開什麼?來開玩笑,是不是?沒有開的價值。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佛,所以他來開發。因為有因才有緣來開,以緣開因、以權開實。開權就顯實叫開實。所以藕益大師這兩句話是一針見血,把話說絕了。你好好悟進去,你才拍案叫絕。最後搞的悟了,我們自己成了因,普賢菩薩成了緣。\"因在自根,緣在普賢\",《法華經》是發心的經。然後由此再繼續觀照叫作\"觀及萬法,其體絕待\",這就是一真法界的一。由觀自、觀普賢,然後再進一步觀及一切的萬法,一切萬法之本體、絕待。沒有相對、沒有二,絕待、唯一,這就是一真法界的一。

\"如實不虛,其體絕待\" 這就是我們信心加信心,越觀越真,怎麼樣都假不了,不是當成口頭禪,不是當成官腔。有道無道,自己知道。你刻骨銘心,深信不疑,萬法萬相皆由當下當人一念所變現。當我萬法歸真以後,我再返回去,再往外看一看,你又會體會到\"萬法融攝\"。萬法相互之間互相圓融,互相攝受。科學家牛頓他雖然說出了萬有引力,一切物體相互之間都互相有吸引力,這是科學發現,可是他沒有辦法解釋為什麼。在佛法來講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明白?因為萬法都是我一個念之所變現,萬有引力,不漏一法,沒有哪一法跟你沒有吸引力,連你最討厭的老鼠藥、牛屎狗糞跟你都在互相吸引。香氣相投,臭氣投不投啊?統統都投,不管你願不願投,他都在投 。這就非常有意思了,好玩了,是不是?\"萬法融攝\"這就是法界,以此我們明白了什麼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就是說「皆是普賢威神之力」。「普賢」二字你可不要理解為普賢一個人的名字,它是對一真法界、十法界、森羅永珍相互之間的關係,這個本質特徵的一個概括。普賢就是我們的一念心。「普」於一切萬法,遍於一切萬法。「賢」於一切萬法,「賢」包含解脫智慧之義。所以三藏十二部經句句指歸,唯一念心才能「普」,才能「賢」。

「若有受持」我們一定要注意講經、聽經聞法、受持、讀誦,這是一條龍。怎麼一條龍呢?見道、修道、證道,在受之前不見道、不認可,你不可能接受、領受。見道以後領受、認可,你持也持,不持也持,你沒有辦法不持,這就是菩提不退轉。明白了一個真實道理的人,要想改變是不可能的,這是我們的常識。所以能受、能持,即為自利。

「讀誦」:「讀」我們懂這個道理,如果從我們自己來講,我們讀它幹什麼?「讀」就必然在\"自利\"的同時還要利他。這裡「讀」可以觀照為解、行、證,在\"自利利他\"的同時不斷的提升我們的境界,到了「誦」這是表已經到了自在、通達、圓融、圓滿、圓通這種境界。我們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自在解脫 ,所以在佛法裡,在古漢語裡,這個「誦」還表達通利之義。通利、利索是表一種解脫。

「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是對「受持讀誦」的具體的、分別的解釋。「受持讀誦」是籠統而言,下面作具體的分別。

「正憶念」:就是依文入觀,隨文入觀。我們要被《法華經》牽著鼻子走,隨著它的境界往裡面觀照。

「解其義趣」:我們也要牽著《法華經》的鼻子走,互相牽,來與我們當人當下周邊環境,一切萬法相互對照、觀照。

「如說修行」:就是在「正憶念」在解、在觀的同時轉境界,心能轉境。

「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這四句話是表達我們修行人的修行次第,見道、修道、證道這種次第我們再強調一下是時時事事處處,否則你這個修行不如說。怎麼不如說?\"一心三藏\"它本身就是解決時時事事處處的問題,這一點必須要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