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一部經前面第一句話就是「如是我聞」,你懂不懂?你把「如是我聞」搞明白了,你一天到晚念「南無泥巴瓦塊」、「南無泥巴瓦塊」都成就。泥巴瓦塊是不是阿彌陀佛?都是啊!這真是千古奇冤吶!佛在《法華經》《楞嚴經》講得很清楚,我們就是在瞎子摸大象!
下面來看正文。
【初番問答:得名所以】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無盡意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一個當機。為什麼由「無盡意菩薩」來作為當機?這有緣起。佛及菩薩的聖號,都是從他所有功德而安立的。「無盡意菩薩」之所以得名「無盡意」,是依他的什麼功德而安立的?「無盡意菩薩」不忍見無窮盡的眾生長期受諸苦惱,就從內心深處發起無盡悲願,願度無盡世界中的無盡眾生,令無盡眾生成佛,而後自己方成佛,所以稱為「無盡意」。
即從座起:「座」在佛法裡是見性、見理、見空之智慧。也就是「如是我聞」的「如」,「阿彌陀佛」的「阿」。你不見「如」,不見「阿」,不見這個本性,你是門外漢。「起」呢,表諸佛菩薩從空出有,大做佛事,自利利他。也就是「如是我聞」的「是」,「阿彌陀佛」的「彌陀」,「如來」的「來」,也就是講「不空如來藏」,也就是講「不變隨緣」。如果不從座起的話那就是阿羅漢,自了漢而已。到了禪宗的見空性,已經不同於阿羅漢的見空性,禪宗的見空性已經知道萬法都是自己一念,他在這種空性中就能加持世界,加持眾生。禪宗滅一分滅相無明,證一分法身,即可成為摩訶薩,他已經能夠大大地利益眾生。那麼「即從座起」,最低標準是別教位的菩薩。
偏袒右肩:這也是體現出「法華三昧」開權顯實。「右肩」表方便智慧、方便菩提。左肩表真實智慧,有它才能起平衡作用。沒有左肩在這裡,你右肩再有本事顯示不了。右肩怎麼「偏袒」呢?一般南傳佛教地區,外面披一件搭衣,裡面不可以穿衣服的,右肩膀露在外面。那麼眼睛看到了右肩,左肩雖然遮在這裡,心裡能不能看到啊?能夠看到,一定也是肉的,肯定不是鐵的、銅的,也不是鋼筋混凝土,這叫「開權顯實」,這叫「法華三昧」。所以前面的觀世音那個「觀」是不是偏袒右肩,是不是「開權顯實」?都是這個道理。要會觀照。
合掌向佛:一者,表恭敬心;二者,表權實不二、福慧不二。一般左手錶實,右手錶權,權實不二;左手錶智慧,右手錶福報,表福慧雙修;或者左手錶「如」,右手錶「是」,這叫「如是我聞」;左手錶「阿」,右手錶「彌陀」,叫「阿彌陀佛」。我們是一合掌,「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要把學過的種種名相概念、法理法義,融會貫通。而「合掌向佛」,「合掌」就是「佛」,你知道什麼是「佛」了。
而作是言:「而作」是表智慧,表報身佛;「是言」是表真理,表真實語;「是」就是真,而作真言。所以這裡的「是」,不能用世間法來講——這個是,那個不是。在佛法裡,是與不是都是「是」,都是我們一個念變出來的。「是」就是當下這一念,當下這一處。是與不是都是我。
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無盡意向佛請法。這就是菩薩在徹法源底,打破沙鍋問到底。他明明知道是觀世音之名,還要了解觀世音之實。這是不是在求權實不二啊?是不是知道了「彌陀」,我也要知道到底怎麼是「阿」呀?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這裡往下是從十四種無畏的角度來開示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已經不是打官腔。前面方便品裡已經打過了,諸佛出世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是「唯以一大事因緣」。這一段是對下等根機眾生說法。所以從這十四個無畏來開示體悟「如來藏」真實義。
第一個無畏,叫「苦惱難無畏」——眾生受諸苦惱,只要明白觀世音名號,即可解除。這一切的苦惱從哪裡來的?是不是心裡變現出來的?那一切的自在是不是也是心裡變現出來的?放下是不是很簡單呢?所以這叫「一心稱名」。
就跟天平一樣,一邊是觀世音名號,一邊是我的妄想心。你這個妄想心真正把「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法理法義弄明白了,天平是不是就平了?一平了,那這邊是「觀世音」,你這邊是不是也就是「觀世音」吶?那「觀世音」自在,是不是你也就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