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佛菩薩的名字;而且,盡形供養,生生世世盡你的壽命在供養——你的壽命是無量,你所供養的是無量,這個功德是不是大呀?那麼這個功德與你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一個人對無量,一時一事也是對無量,這個功德正等無異;與前面的「一念信解」功德,比那個修持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修八十萬億那由他劫的功德大無量無量倍,這是不是一脈相承啊?因為「八十萬億那由他劫」是有量的,而修五種功德也是有量的,所以「一念信解」功德是它的無量倍。那麼在這裡,「六十二億」這個無量的功德,「盡形壽」是無量的時間,兩個無量對無量。
那麼反過來講,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中任何一個菩薩的名號,也等於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數的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對不對啊?這就真正懂得了,這叫「持名無畏」,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一即無量,無量即一」。不管受持哪一個都是受持無量。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這裡跟稱讚「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有沒有任何區別啊?沒有。所以稱「阿彌陀佛」也好,稱「觀世音」也好,先明白「如是我聞」,就明白了名號的功德。然後一句佛號就能成就,對不對?完全對。不是你一天到晚稀裡糊塗就是念一句佛號,這兩種情況不一樣。
藕益大師對「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力」這段經文的解釋非常妙,他講了,這就是「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一名一字,法爾具足三千性相、十法界萬法。當知「觀世音」即「阿彌陀」,〈普門品〉即《阿彌陀經》。
【次番問答:遊化方便】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前面無盡意向佛請法:「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眾生結的這個緣是怎麼回事?」這裡進一步請法,「觀世音菩薩怎樣以他的神通道力、法力來幫助教化眾生?」在前面的十四無畏與其講利他,還不如講自利,是觀世音菩薩透過觀照,修「如來藏」之法成就自己。這裡是講觀世音菩薩行利他功德。相對而言,利他功德是不是還是自利啊?那麼前面的自利是不是還是利他?自他不二。他是不妨分別,我們總要分別,有個側重而已。
【三十二應身】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
第一個問題,觀世音菩薩怎麼能示現佛身呢?這是不是打妄語啊?不是。觀世音菩薩本身就是古佛再來;即使初住位的菩薩都能現佛相,現無量的色身三昧;而且,心正,即行邪法也是正法。佛身有多種,藏教菩薩的佛身、通教佛身、別教的佛身、圓教的佛身。《金剛經》的佛相當於圓頓住位菩薩,別教《大方廣佛華嚴經》那種佛相當於圓教二行位的菩薩;那麼《法華經》圓頓的佛位,從初住位到妙覺位有四十二個等級,這四十二個等級明心見性的菩薩都叫「諸佛」,叫「分真即佛」。聽經聞法當下成佛,是指「分真即佛」,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對藏教就說藏教,對通教說通教,對別教說別教,對圓教說圓教,根據對方的根機和等級。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辟支佛,是指緣覺修行人透過十二因緣而證果。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聲聞身,是修證阿羅漢果位,修苦集滅道四聖諦。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梵王」是指有色界天,修四禪八定的功夫。在印度教裡,把梵王作為佛祖,作為印度人的上帝,然後修一種梵行,叫「離欲行」。「離欲行」就是不過男女生活。他們認為不過男女生活就能成佛,據說從五六歲的小孩子就要受戒,不準亂搞男女關係。大概十來歲就出家修行,不管是男女。腰上圍一個薄薄的鐵片,將薄鐵片做成圍裙,然後往那裡一罩。這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這個鐵片一圍就是不允許動我,否則會有國家制裁;然後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出於人倫道德,回去生兒育女,後再出家。所以他這個心是清淨的,叫「離欲行」。那麼這種法最多能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