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繼續聊我在大觀星球的經歷。
我昨天說到,修行者普道開辦了一所名為“福道塾”的私家學校。
這位普道先生,利用教學之餘的時間,把幾十年來自己跟隨達之先生過程中,達之先生的所有談話和事蹟,都寫出來,整理成為一本書,普道把這本書命名為《道行錄》。
這本書包括很多發生在達之身上的生動的小故事,也有達之和各色人等的對話實錄。普道把這本書作為“福道塾”的基本教材,也以此紀念恩師。
這位普道先生,能夠放下自己對名譽的追求,而把自己的恩師永遠做為自己的榜樣,並且大力弘揚恩師的美好德行,這就是謙德的美好境界啊。
普道不僅是編撰了《道行錄》,為了永久紀念恩師,普道把自己的修行宗旨命名為“達教”。從此一直到數千年之後,“達教”成為了大觀星球的主要的一派宗教。
我這裡使用“宗教”一詞,所要表達的含義是:言語中有著明確的“宗旨”,行為中貫穿著”教化人心”的使命。這就是我對”宗教”一詞所賦予的含義。
我閱讀人類的各種歷史書籍,我所學習到的一個史實是,如果沒有仁慈對待眾生的聖賢之士,用盡一生的時間和精力,以智慧教化人心,那麼,那些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殘酷爭鬥又怎麼可能避免呢?那些對人的怨恨惱怒煩、自我的貪嗔痴慢疑,又怎麼能夠解脫呢?
話說普道大士,從此之後以推廣“達教”為己任,將“福道塾”的教學內容,統歸到“達教”的名下,逐漸形成了包含修心、養生、經商、從政、軍事、農政、音樂、醫藥、婚喪嫁娶、親子教育等等在內的龐大學問體系。
單是醫藥方面就形成了以“達醫”為名的診斷、藥品、理療、保健、治癒疑難雜症的體系。
這些都是普道大士一個人影響眾人一道完成的。
Y:普道的周圍聚集了各種知識分子,這些人是各個方面的專家,他們都接受了《道行錄》所倡導的核心思想,從而形成了一個特色鮮明的道法體系。
當然啦,在普道在世時,這所有的學問都還只是奠定了基礎,更加細分和豐富的內容,是在普道去世後又經過成百上千年才逐步洋洋可觀,成為大觀星球主要的世間道法。
我說“《道行錄》所倡導的核心思想,形成了一個特色鮮明的道法體系”,那麼這個核心思想是什麼呢?可以簡明扼要的闡明一下嗎?
達之大士在與弟子普道的私下對話中,無比莊嚴地談到:“世間的道法,非世間的道法,這些可以說是數以億計,但是一切的源頭是創新的思想。要維護已經被創生出來的美好道法,或是開創美好的道法,都離不開創新的思想。這是一切之匙”。這些話都詳細記載於《道行錄》中。
達之大士對弟子說:“對一般的眾生來說,能夠遇到大能大德,是一件幸運的事,因此請求得到大能大德的幫助。”
“那麼,如何能夠辨別誰是大能大德呢?”
達之大士在另一次對弟子普道的私下告誡中說:“所有大能大德,都無一例外地至誠信奉作善降福的根本大法,都無一例外地踐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信條。”
那麼,可以用一段簡短的話來說明這個核心思想嗎?
有詩為證:
果生於因,因緣結果,
善有善報,作惡遭禍;
因是實因,果是實行,
無有僥倖,無有強取,
刻苦耐勞,身是道具;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積善之家,子孫無窮;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業精於勤,有恆乃全;
不羨人富,不攀權貴,
天道酬勤,務求善美。
這首詩命名為“道行詩”。
接下來,我要繼續講述普道的衣缽弟子了。
普道晚年的時候,他的妻子有時會代表他。
後來是代替他登壇講道。
這位小吏的女兒,經過多年與普道的朝夕相處,耳聽目染,竟然達到了與普道如一不二的境地。所有聽過這位女士開壇講道的弟子們、外賓們、甚至是官員們,無不驚歎於這位女法師的境界與普道的境界難有分別。
普道會不會是選擇自己的妻子作為自己的衣缽傳承人呢?
話說,在普道離世前,他正式把衣缽傳承給了自己的妻子,並命名妻子的法號為“有餘”,就是年年有餘、代代有餘、永世有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