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5章 道德經的道(六)

我繼續講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人道,講天道。

人類,具有自我意識,沒有人類的自我意識,也就不會想要認識“道”。

《道德經》第十八章:“故大道廢焉有仁義,六親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亂焉有正臣。”

280萬年前,人類(現代智人)在地球上因進化而誕生。

因為肉身的侷限性,人的記憶很短暫。

到今天,人類個體能記憶的歷史只有幾十年。

而記載在紙張、竹片、骨頭、石頭上而流傳下來的人類歷史也只有幾千年。

因此,還有哪個人能記住或是回想起無數時代自己的經歷和體驗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又有誰記得那進化的過程呢?

所以,從遠古起,人類就把確保共同生存的行為規範寫下來,這就是人類社會的“合理法則”。

人類,就像(或者就是)一個“失憶”的人,只有短期記憶。

但是,要連續生存下去,怎麼辦?就要依靠記在紙上的記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具體的事件也忘記了,那麼,就只剩下行為法則。

對於人類來說,生存在物質世界之中,要面對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面對家人和親人、面對上級和邦國。古往今來,人類的列祖列宗不斷嘗試和總結適合人類的幸福生活模式,並提煉出便於記憶和領悟的簡短理念。

例如,針對家人親人的和諧,是“孝慈”這個理念,針對上級和邦國,是“正臣”這個理念。

中國文化在這方面做的很多,總結和流傳下來很多的理念。例如,勤儉持家,厚德載物,睦鄰友好,獨立自主,團結就是力量,有容乃大,從善如流,師道尊嚴,仁者愛人,人人平等,天下一家,等等。

真是奇妙啊。

人類世世代代竟然把幸福和諧之道“貫注”到有限的幾個理念之中,這真是一個有趣的奇蹟。

這些有限的人生智慧理念,為人類的持續存在提供了多種假設、機會、選擇、可能性。

這也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本質特徵,人類社會的幸福存在和可持續發展,就建立在幾個基本的理念之上。

當今的地球人把這些理念稱為“普世價值觀”。

嗯,我繼續講解《道德經》: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偽棄詐,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視素保樸,少私寡慾。”

地球人類世界有一句口耳相傳的成功秘方:“成功的人都是生活簡單的人。”

要在物質世界取得任何成果,都不能越過時間,都需要花費一定數量的時間。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琢磨怎麼騙人、與人爭辯、弄虛作假這些事情上,那麼,花在真實做事情上面的時間就減少了。成功,需要全神貫注地做事。

作為活著的人,每個人也有這樣的體會,也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人透過談論一些虛假的話題,試圖贏得別人的讚譽或饋贈,有人透過作秀取得大家的好感,有人用小恩小惠騙取別人的信任。

這些事情之所以發生,是某些人認為:如果不用花太多力氣的虛假做法就能得到想要的財寶和榮譽,為什麼要刻苦耐勞地去做事呢?

但,這樣總是不能支撐起人類社會的持久穩定。

因此,人類社會的明智之士和明智領導人,會反覆強調和親自做到生活簡單,不浪費資源,保持真誠,不自私自利,避免不良的嗜好,說實話,做正事,這樣社會就安全而和睦了。

嗯。我想到一個詞:錨定。

一艘船在波浪中顛簸,但是不會被風浪衝走或打翻,因為有一隻錨紮在水底的泥土裡,透過繩索牢牢地把船穩定住。

人類社會需要心懷善意而樸實的明智之士,不管這些明智之士的人數有多少,他們都是穩定社會的“錨”。

我繼續講解《道德經》: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人類講“一個人要有品德”。

其實,“品德”這兩個字都與“道”有關。

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類的群體,要持續生存下去和擁有長久的幸福,就要遵從物質自然和人類世界內在的由神靈設定的執行規則。

但,這些隱藏在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