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段時間,皇莊農改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一個個村屯,鎮子在皇莊範圍內建立起來,百姓積極性很高,經常自己動手和皇莊執事一起幹活。二百多萬畝土地,從田地的劃分,到村鎮的規劃以及人員的安排,當然,目前朱由檢的土地,給當前京畿地區的流民分種是足夠了。孫傳庭忙於其中,每日奔波,也樂在其中,忙的不亦樂乎。
徐光啟也忙於皇家學院和皇家兵工廠的選址建設,到處寫信,呼朋喚友。整天忙忙碌碌的找不到人,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整個人彷彿煥發了第二春…
中間朱由檢召見了一次徐光啟,要求徐光啟優先大量培育土豆和玉米的良種,朱由檢要在秋收後,在整個皇莊範圍內大規模種植這兩類作物。時間留給徐光啟老人家不多,徐閣老更忙了。
徐光啟邀請孫元化入京後,朱由檢升孫元化掛工部侍郎銜負責皇家兵工廠一應事宜,以分攤徐光啟的壓力,他真怕把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給累死了…朱由檢要求孫元化將營繕所下轄的王恭廠,火藥局,火器局以及兵仗局人員進行合併,甄選有能力的工匠,劃入皇家兵工廠,並重新分工,並且按職能分工重新規劃,把計劃書交上來,要求行動,計劃兩不誤,缺錢給錢,缺人自己找。要求就是儘快落實。這下子,趕到京城的孫元化屁股還沒坐熱,也開始馬不停蹄的忙了起來…
當然朱由檢也在忙…嗯,他忙著再給朝臣建立一種習慣…自朱啟成為朱由檢以來,一共就參加了兩次朝會,第一次上朝,處理有邊軍軍費,陝西賑災,結果見識到了朝臣的各種不要臉裝裝窮…第二次上朝,處理了魏忠賢,將其發往鳳陽祖地守陵,見識到了國朝窩裡鬥文化…這之後朱由檢就再也沒參加過朝會…朱由檢就感覺這個早朝挺沒人性的,太折騰人了,先說大臣們凌晨三點就得在宮門候著,等到五點陸續入宮,然後根據等級排班站位,再說皇帝,一樣得早早起床,更華服,然後皇帝到達御門後鐘鼓奏樂,錦衣衛力士撐傘蓋,然後登金水橋,然後入殿,等御座之後名鞭,鴻臚寺唱班,然後文武兩班入殿,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禮,過程極其反鎖還死折騰人,朱由檢廢了老鼻子勁才背下來,關鍵現如今時代,費大力氣上了朝,屁用不起,那朱由檢還去個什麼勁…現在的朱由檢,一般上午在黃極殿處理政務,內閣大臣在內閣坐班解決常務,每日會例行到黃極殿參拜,順便帶本奏疏與皇帝討論,以提現出皇帝的作用,而朱由檢也象徵性的給出自己的意見進行批覆,而朝廷各臣貢則各自在自己的衙門坐班。皇帝不上朝,大臣們也樂得快活。現在魏忠賢倒臺,朝臣們失去了閹黨的壓制,日子好過多了,雖然沒實現東林黨大肆入朝,眾正盈朝的大目標,之前內閣錄進了兩位東林一系的閣臣,至少也實現了一個小目標不是?
經過朱由檢的不懈努力,現在基本實現了這樣一個格局,朝臣在衙門坐班,內閣在紫荊城內文淵閣值守,皇帝在紫禁城黃極殿上班,而朱由檢一般會召集親信大臣在內書房議事。(前文由於急著碼字,沒注意,才發現把內書房打成了南書房,這裡統一更正)如徐光啟,孫傳庭,孫元化,李若鏈等。各方初步實現了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局面,暫時相安無事,實現了朝局一定時間內的安定。
同時朱由檢也在忙等最後一個他需要的人到來…
史記:“帝少即位,於內宮置內書堂,聚心腹爪牙於其內,不期年,天下政令皆出於此…”
(這裡科普一下,明代沒有南書房,南書房是清朝時期建立的,明宣忠時期設內書堂,教導宦官讀書寫字,後設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找相關資料文獻查閱一下。而之前朱由檢就乾脆在內書堂旁邊選擇了一間房間,起名內書房,處理機要政務,一方面,朱啟剛過來,人生地不熟的,加之便宜老哥在宮內失足落水而死,沒有安全感,而他當時能依靠的只有王承恩等一眾太監。另一方面也是內書堂的太監都有文化,用起來方便。當然皇帝待的地方自然不會差了,太監們都會辦事,一應事物俱全…)
:()巍巍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