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嬸的二十幾個茄子和一捆韭菜共賣了四百多文錢,可把牛嬸樂開了花,這可是差不多半石米的價錢。
牛嬸數著錢,立刻又後悔沒有多摘點菜來賣,她壯著膽子問霍霆:
“軍爺,您明天還要來買嗎?”
“當然要了,我們一共一百五十多號人,每天都要吃三頓飯呢。”
霍霆回答道。
“天啊,軍爺你們每天吃三頓飯?”
旁邊一個賣米的老漢聽了,驚訝地豎起三根手指。
他覺得這群當兵的太浪費糧食了,在中國古代,糧食總是不夠吃,碰上所謂的盛世也就是能每天兩頓混一個大半飽,還不能都吃純的細糧,要加上粗糧、雜糧。
劉禪在考慮工程兵後勤的時候,認為工程兵都是從事重體力勞動,實際上比在野戰軍的時候辛苦多了。
就是成都的禁軍,平時也只能支撐五天訓練一次,而轉為工程兵後,必須每天進行高強度勞動。
所以首先要讓工程兵吃飽,兩頓飯太少了,上午下午都要幹活兒,必須保證每個士兵一天三頓飯。按照大司農的計算,在沒什麼肉、蛋吃的情況下,把副食折算成主食,每個士兵一天要供給五斤米,一個月就是五石米的消耗。
霍霆對賣米老漢笑了笑道:
“我們一頓飯一人一斤米,還要吃點瓜果蔬菜,你這幾十斤米我買了,30文一斤如何?”
老漢一聽比下鄉來收米的販子還每斤多給了幾文,於是一口答應,拿起桿秤就稱了起來。
就這樣,這七八個人的菜糧被霍霆全部買下來,一共是米200斤,瓜果蔬菜一百餘斤。
一共花了7500多文錢,比霍霆預計的節約了700多文,差不多打九折。
霍霆對村民們說:
“老鄉們,明天你們可以直接把賣的米和菜送到軍營大門口,方便我們購買。”
牛嬸聽了心裡就在盤算,明天早上把牛洪叫上,一起下地摘菜,兩個人一人挑上一擔,送到軍營門口,可以比今天多賺一倍的錢。
金牛村的村民們見工程兵買賣公平,都把家裡多餘的米糧果蔬賣給部隊,一時間就在中軍大營門口形成了一個小集市。
為了維持秩序,霍弋每天派一個伍計程車兵在集市上巡邏,一是防止有小偷,二是督促賣貨的村民保持清潔衛生。
沒用幾天,金牛村村民們多餘的米糧就被賣了個精光。
牛嬸數著這幾天賺的幾千文錢,就在盤算著明天推著獨輪車,去附近的幾個村子裡收一點糧食蔬菜回來,再加點價賣給工程兵。
說幹就幹,第二天當天邊泛起魚肚白,牛嬸叫上牛洪,一人推著一輛獨輪車就向鄰村出發。
為了搞活流通,劉禪也試點在梓潼縣廢除了縣內人口流動需要的路引,古代人並不是想去哪裡去哪裡,想出村去縣城都必須讓村長開路引,沒有路引外出,官府會把人視為盜匪抓去坐牢打板子。
由於出門主要靠步行,加上深山老林猛獸出沒,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到過縣城,就連出村也一年沒幾回。
劉禪深知這種封鎖對經濟發展的危害,但作為古代的統治者,他們是寧願犧牲經濟發展,也要把百姓拴在土地上,保證政權的穩定。
在廢除縣內路引上,劉禪也是力排眾議,強行下旨實施。
作為古代的各級官員,只是把百姓當成牛馬牲口,要管起來才放心,給百姓一點點自由和權利他們都像是死了老爹一樣難受。
牛嬸來到離金牛村最近的來福村,這時天才剛亮不久,一輪紅日正從遠方的群山上升起。
牛嬸推著小車,直接找上了來福村的一名小地主,牛嬸知道這個地主種了好幾百畝田,家裡餘糧一定不少。
一開始這小地主聽說牛嬸是來買他的糧食,一口就拒絕了。
作為地主,最:()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