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尚未御批,”李璋道,“今日朝會,眾卿也可推舉合適人選。”
&esp;&esp;聽說要推舉劍南道大將軍,朝臣頓時議論紛紛。
&esp;&esp;不多時,便有人舉起笏板,推舉武官。
&esp;&esp;“臣推舉山南道節度使魯州裴兼任劍南道大將軍。”
&esp;&esp;“臣推舉江南道辰州刺史魯一丞。”
&esp;&esp;“臣推舉河東道節度使鄭奉安。”
&esp;&esp;……
&esp;&esp;推舉聲不絕於耳,一片滔滔不絕的緋衣朝臣中,也有朝臣悶不做聲,只靜靜聽著。
&esp;&esp;比如京兆府府尹劉硯,他明知故問,低聲疑惑道:“怎麼都是魯家的?”
&esp;&esp;“自然都是淑妃娘娘的親眷。”劉硯旁邊的官員撞了撞他的胳膊,竊竊私語,“大唐軍中,小半都是魯家人。”
&esp;&esp;魯淑妃,魏王李琛的生母,是魯僖公後裔。世家大族,自然人才輩出。
&esp;&esp;“鄭奉安不是吧?”劉硯問。
&esp;&esp;“他雖然不姓魯,”同僚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但他娶了魯家的姑娘,自然就是半個魯家人。”
&esp;&esp;劉硯不太愛說話,困惑解開後便沉默不語。
&esp;&esp;可是跟他一起並排跪了幾年,好不容易逮到對方主動說話的同僚,顯然不肯罷休。
&esp;&esp;同僚繼續透露訊息給劉硯:“那個鄭奉安,以前窮得很,聽說武試入選後,跑河邊撿了一筐野鴨蛋,拜謝恩師。傍上了魯家人,不知道有多歡喜呢。聽說他那妻子,黑得煤炭一般。成婚十幾年,他也不敢換妻納妾。”
&esp;&esp;劉硯對這些小道訊息不感興趣,他只是在一片推舉聲中,聽出了不同尋常。
&esp;&esp;他都覺得有異,當今聖上,還不知怎麼想呢。
&esp;&esp;按照慣例,朝會後,太子和丞相一起,還要帶著幾位朝臣,在政事堂商量朝政要事。
&esp;&esp;今日最重要的,便是擬定幾位劍南道大將軍人選,交聖上硃批。
&esp;&esp;李璋看著名冊,與丞相傅謙對視一眼,再遞給國子祭酒魯逸。
&esp;&esp;國子祭酒,是國子監長官,從三品。
&esp;&esp;雖然官職不算太高,卻因為國子監是大唐最高學府,祭酒又是科舉主考官,故而門生遍天下。
&esp;&esp;當今大唐朝臣中,便有不少六部重臣,是魯逸的學生。
&esp;&esp;也因此,皇帝對魯逸分外器重。
&esp;&esp;魯逸年過半百,卻精神抖擻,蓄著向上翹的八字鬍,胖乎乎的身形,看起來脾氣很好。
&esp;&esp;他恭敬地接過名冊,看到那上面有好幾個姓魯的,頓時蹙眉搖頭。
&esp;&esp;“這不是胡鬧嗎?”他道,“他們要麼重任在肩,要麼能力不足,怎麼都推舉做劍南道大將軍了?”
&esp;&esp;李璋神情微動,凝神不語。推舉魯氏,當然是他的安排。李琛不會以為,他可以安安生生在床上養傷吧?
&esp;&esp;傅謙問道:“魯祭酒的意思是?”
&esp;&esp;“劃掉劃掉。”魯逸說著就拿起毛筆,在好幾個名字上打叉。打到最後鄭奉安的名字,他略有些猶豫,手中的毛筆已經被傅謙拿走。
&esp;&esp;“舉賢不避親,”傅謙笑道,“再由你劃下去,這張紙就空了。”
&esp;&esp;“義琰兄,”魯逸擺手道,“這樣不妥啊。”
&esp;&esp;義琰是傅謙的字,魯逸同傅謙私交甚篤,故而喜歡這麼稱呼。
&esp;&esp;傅謙不允,其他朝臣也跟著勸,魯逸只得作罷。
&esp;&esp;“晉州出了軍械的事,”魯逸說出他的擔憂,“鄭奉安身為河東道節度使,責無旁貸。這種時候,不可調離。”
&esp;&esp;名冊送到皇帝面前時,已經沒有魯氏武官。而同魯氏有關係的鄭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