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光緒二十年,彼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交織的艱難處境之中。歷經多年西方列強的侵略與不平等條約的壓迫,國家的經濟已千瘡百孔,傳統農業遭受天災與人禍的雙重打擊,農民生活困苦不堪,而新興的近代工商業雖有發展,卻在洋貨傾銷與封建體制的束縛下舉步維艱。同時,國內政治腐敗現象叢生,官場之中結黨營私、貪汙成風,各級官員大多隻圖私利,罔顧國家安危。在國際上,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力迅速崛起,野心勃勃地妄圖對外擴張,將目光瞄準了近鄰中國,其在朝鮮不斷挑起事端,企圖以朝鮮為跳板,進而侵略中國,戰爭的陰雲已然籠罩在東亞的上空,而國內的大多數民眾卻還未深刻意識到即將到來的這場巨大危機。
《光緒朝甲午風雲紀要》記載:“二十年,甲午歲,倭人於朝鮮尋釁,圖我東北,其心昭然。國中或有識之士察其端倪,憂國之將危,屢諫朝堂,欲整軍備戰,然朝廷上下,意見不一,有主和者,懼戰禍之殃及,有主戰者,望揚國威以禦敵,紛爭未決,而局勢日緊,危機四伏矣。”從這段文獻資料中能清晰看出,這一年日本在朝鮮蓄意挑起是非,其想要圖謀中國東北的野心已然暴露無遺。國內有一些有見識的人察覺到了這種危險的跡象,憂心國家即將面臨的危難,多次向朝廷進諫,希望能夠整頓軍隊,做好戰爭的準備。可朝廷上下對於是戰是和卻有著不同的意見,主張求和的人害怕戰爭帶來災禍,殃及自身和國家,而主張主戰的人則期望透過戰鬥來彰顯國威,抵禦外敵,各方爭論不休,還沒能做出決定,然而局勢卻一天比一天緊張,危機已經四處潛伏了。
阿才,是個性格憨厚老實又帶著一股執拗勁兒的年輕人,一旦他認定了什麼事兒,就會一條道走到黑,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他為人善良,見不得別人受苦,只要身邊有人遇到難處,總會想盡辦法去幫忙,大家都覺得他雖然有時候有點軸,但心地著實善良。阿才原本在一家鏢局裡當鏢師,平日裡走南闖北,護送貨物,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也見多識廣,對外面的局勢多少有些瞭解。
這年初春,阿才所在的鏢局接到了一趟去朝鮮的鏢,要護送一批藥材到朝鮮的平壤城。鏢局的掌櫃一開始有些猶豫,畢竟當時朝鮮局勢不太穩定,日本在那邊小動作不斷,可對方給的鏢金很豐厚,權衡再三後,還是決定接下這趟鏢。阿才聽聞要去朝鮮,心裡既有些擔憂,又有著一絲好奇,擔憂的是這一路上怕是不會太平,好奇的是自己還沒怎麼去過朝鮮,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去見識見識。
阿才和幾個同行的鏢師收拾好行囊,押著鏢車就出發了。一路上,他們小心翼翼,時刻留意著周圍的動靜。剛開始的時候,還算順利,可當他們走到靠近朝鮮邊境的地方時,就發現情況有些不對勁了。沿途時常能看到一些日本的浪人在附近遊蕩,眼神不善,似乎在打探著什麼。阿才心裡暗暗警惕起來,叮囑同行的鏢師們提高戒備。
進入朝鮮境內後,局勢更加緊張了。城鎮裡的百姓們臉上都帶著惶恐的神色,街頭巷尾都在傳言日本可能要對朝鮮動手了,到處都瀰漫著一種不安的氛圍。阿才他們加快了行程,想要儘快趕到平壤城,把藥材安全送達。
可就在離平壤城還有一段路程的時候,他們遭遇了一夥日本浪人的襲擊。那夥浪人手持長刀,氣勢洶洶地衝了過來,嘴裡還喊著一些阿才聽不懂的話。阿才見狀,大喊一聲:“兄弟們,抄傢伙,保護好鏢車!”說著,他率先抽出腰間的佩刀,迎了上去。
阿才武藝高強,幾個回合下來,就砍倒了好幾個浪人,其他鏢師們也紛紛與浪人展開搏鬥。可日本浪人似乎早有準備,人數越來越多,漸漸的,阿才他們有些招架不住了。眼看鏢車就要被浪人奪走,阿才心急如焚,他瞅準時機,使出渾身解數,殺開一條血路,衝向浪人的頭目,與那頭目展開了殊死搏鬥。經過一番苦戰,阿才終於將那浪人頭目斬殺,其餘的浪人見勢不妙,紛紛四散逃竄。
阿才和鏢師們雖然擊退了浪人,但也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鏢車也有一些損壞。他們不敢耽擱,簡單包紮了一下傷口,又繼續趕路,終於把藥材安全送到了平壤城。
在平壤城,阿才他們停留了幾日,休整身體的同時,也聽到了更多關於日本和朝鮮局勢的訊息。不少朝鮮的官員和百姓都對日本的侵略行徑義憤填膺,可又無奈於自身實力弱小,無力抵抗。阿才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想著咱們中國和朝鮮可是唇齒相依的鄰邦,要是朝鮮被日本佔了,那咱們中國也肯定會遭殃呀,得趕緊把這邊的情況回去告訴國內的人。
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