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2020年宛如一座突兀而起的險峻山峰,橫亙在歲月的軌道上,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顫。新冠肺炎疫情,這個隱匿而兇猛的“敵人”,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如洶湧的潮水般從區域性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國內,武漢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與繁華煙火的城市,最先拉響了疫情的警報,醫院裡一時間人滿為患,患者數量急劇攀升,醫療物資更是陷入了極度匱乏的境地。為了守護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阻斷病毒那如鬼魅般迅速傳播的腳步,武漢壯士斷腕,毅然決然地實施了封城舉措。交通要道被管制,社群被封閉,人們原本有序的生活瞬間被打亂,大街小巷不再有往日的熙熙攘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靜與緊張,人們戴著口罩,眼神中滿是對未知的擔憂,整個國家都緊急動員起來,投入到了這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抗疫大戰之中。
當時的歷史文獻中有著這樣的記載:“庚子年春,新冠疫起,勢如燎原,染者日眾,危及萬民。然吾華夏大地,上下一心,同仇敵愾,諸般防控之策應時而生,盡顯眾志成城之偉力,誓護家國之安康也。”就在這樣波瀾壯闊卻又危機四伏的大背景下,無數平凡的中國人,如同夜空中閃爍的點點繁星,各自散發著微光,匯聚成了璀璨的星河,用自己的方式為抗疫貢獻著力量,而在四川內江的一個小村莊裡,廖富林的故事,便是這浩瀚星河中那雖平凡卻又熠熠生輝的一縷光。
廖富林出生於1938年,那是個山河破碎、戰火紛飛的年代,整個國家都在侵略者的鐵蹄下痛苦掙扎,百姓們的生活宛如風雨中飄搖的燭火,朝不保夕。他所在的內江小村莊,也被戰爭的陰霾所籠罩,家境貧寒的廖富林一家,靠著祖上留下來的幾畝薄田,勉強維持著生計。父母每日天不亮就出門勞作,天黑了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即便如此,一家人也常常面臨著食不果腹的困境。
小時候的廖富林,雖然生活困苦不堪,但卻有著一顆充滿好奇與堅韌的心。他常常光著腳丫,跟在父母身後,在田間地頭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撿撿掉落的麥穗、驅趕那些偷吃莊稼的鳥兒。田間的泥土、飛舞的昆蟲,便是他童年為數不多的“玩具”。看著父母為了一家人的溫飽而日夜操勞,他那稚嫩的心中,早早地就種下了要努力改變生活、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種子。
由於家境太過貧寒,上學對於廖富林來說,就像是遙不可及的夢,他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村裡家境稍好的孩子,每天揹著書包開開心心地去學堂,而自己則繼續留在田間,跟著長輩們學習種地的本事。父親手把手地教他如何使用那些簡陋的農具,怎樣分辨不同季節該種的農作物,什麼時候該給莊稼澆水、施肥,每一個環節都耐心細緻地講解,廖富林也學得格外認真,小小的腦袋裡裝滿了各種種地的知識和技巧。儘管手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身上也時常被農具劃傷,但他從不喊疼,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生活給予的磨礪,只有掌握了種地的本領,才能幫家裡多收穫些糧食,讓家人少受些餓。
隨著年齡的增長,廖富林長成了一個壯實的小夥子,對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想法。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村裡的木匠師傅打造的那些精美的傢俱,心裡滿是羨慕和好奇,覺得那些原本普普通通的木頭,在木匠師傅的巧手下,竟能變成如此實用又好看的物件,實在是太神奇了。於是,他萌生了學習木匠手藝的念頭,在徵得父母的同意後,他拜了村裡一位手藝精湛、德高望重的老木匠為師,開啟了自己的木匠學徒生涯。
剛開始學習木匠手藝時,廖富林遇到了諸多困難。那些看似簡單的工具,到了他手裡卻變得格外“不聽話”,鋸子拉起來歪歪扭扭,刨子推得也不順手,常常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手弄傷了,手上的水泡起了一層又一層,破了又長,長了又破,鑽心的疼痛讓他夜裡常常難以入眠。但廖富林骨子裡那股不服輸的勁兒,讓他咬牙堅持了下來,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著師傅學習挑選木材的訣竅,觀察師傅如何運用各種工具,將一塊塊木頭巧妙地拼接成一件件精美的傢俱。師傅看他肯吃苦、有悟性,也越發用心地傳授他手藝,從簡單的桌椅板凳,到複雜的櫥櫃床榻,廖富林一點點地積累著經驗,手藝也日益精湛起來。
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廖富林終於出師了,成了一名能夠獨當一面的木匠。他揹著自己的工具箱,走村串戶,為鄉親們打造傢俱、修繕房屋。他幹活認真負責,做出來的傢俱不僅結實耐用,而且樣式美觀,價格還十分公道,漸漸地,在周邊的村子裡贏得了好口碑,找他做木匠活兒的人越來越多,家裡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