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先,揮舞著手中的長刀,口中高喊:“將士們,衝啊,剿滅納哈出,就在今日!”
在明軍的猛烈攻擊下,納哈出的軍隊節節敗退,眼看大勢已去,納哈出無奈之下,只好選擇投降。
這一降,可不得了,馮勝一下子收編了納哈出所部二十餘萬人,那牛羊馬駝、輜重物資,在路上排得一眼望不到頭,真可謂是收穫滿滿啊。
大軍得勝回師,行至亦迷河時,又收攏了納哈出的殘卒二萬餘人,車馬五萬,這一趟出征,戰果那是相當豐碩。
可就在眾人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卻出了一樁意外之事。都督濮英負責殿後,卻遭遇了敵軍的襲擊,濮英奮力抵抗,可終究寡不敵眾,被敵軍所執,寧死不屈,最終壯烈犧牲了。
這訊息傳來,軍中一片悲痛,馮勝聽聞後,也是捶胸頓足,痛心不已,自責道:“都怪我,沒安排好殿後的事宜,讓濮英將軍遭此厄運,我如何對得起他呀。”
眾將趕忙勸慰道:“將軍莫要自責,這戰場上本就瞬息萬變,濮英將軍為國盡忠,雖死猶榮,咱們當帶著他的遺願,平安回朝,向陛下覆命才是。”
待大軍回到京師,馮勝便將捷報呈了上去,朕聽聞這一戰大獲全勝,心中大喜,當即對眾將進行了賞賜。可這馮勝,在軍中之時,犯了些過錯,雖是無心之失,朕卻也不能輕易饒恕,權衡再三,最終還是賜死了馮勝,不過念在常茂有苦衷,便饒恕了他的罪過。
這訊息傳開後,民間也是議論紛紛。
在應天府的街頭,一位老者捋著鬍鬚說道:“聽說馮將軍他們打了大勝仗,可這馮將軍怎麼就被賜死了呢,雖說犯了錯,可這功過也該相抵呀,真是可惜了這麼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咯。”
一個年輕後生卻說道:“陛下自有陛下的考量,這朝廷的事兒,哪是咱們能說清楚的,不過這一戰打下來,往後咱這北方邊境,怕是能安穩不少了吧。”
再說那馮勝府中,家人們聽聞他被賜死的訊息,頓時哭聲震天,那場景,實在是令人心酸。馮勝的夫人哭著罵道:“老爺征戰一生,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就因這一點過錯,便落得如此下場,這朝廷也太絕情了呀。”
可馮勝的兒子卻忍著悲痛勸道:“母親,莫要這般說,父親一生忠君愛國,此次雖遭此厄運,可也是為了大明,咱們當理解陛下的難處,只願父親在九泉之下能安息吧。”
而在軍中,那些曾跟隨馮勝出徵的將士們,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他們敬佩馮勝的軍事才能,感激他的領導,可如今主帥落得這般結局,他們也只能暗自嘆息,感慨這世事無常。
有個小校,曾在戰場上被馮勝救過一命,他得知訊息後,偷偷跑到城外,朝著馮勝的墓地方向,跪地磕了幾個頭,眼中含淚說道:“將軍,您一路走好,您的恩情,小的一輩子都忘不了,願您來世還能做個英雄,繼續馳騁沙場啊。”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對外征戰以及軍事行動等方面的情況,且與1387年馮勝等出征納哈出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國內的貴族們時常會組織騎士軍隊對外進行征戰,目的多是為了爭奪領地、擴大勢力範圍以及獲取財富等。不過英國的對外征戰規模相對較小,多是以城堡攻防戰、小規模的領地爭奪為主,不像馮勝此次率領二十萬步騎出徵這般大規模遠距離的作戰。而且英國的戰爭勝利後,主要是對土地、農奴等進行重新分配,鞏固貴族在當地的統治,與大明透過出征剿滅敵軍,收編眾多俘虜、繳獲大量物資來彰顯國威、鞏固邊境有所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軍事戰略目標與戰爭成果利用的差異,英國重領地資源爭奪下的軍事勝利,大明則重透過大規模作戰打擊外敵並鞏固邊境。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國王也會組織軍隊對外進行征戰,比如與周邊的國家爭奪邊境地區、拓展領土等。法國軍隊作戰注重騎士的衝鋒陷陣以及城堡的防禦作用,戰術相對較為傳統。而馮勝等出征納哈出這一戰,運用了長途奔襲、隱蔽行軍、趁虛而入等多種靈活的戰術,取得了巨大的戰果,相比之下,法國的軍事作戰在戰術運用和戰果獲取上顯得較為常規,體現出不同國家軍事戰術運用與作戰成果的差異,法國重傳統戰術下的軍事行動,大明則重靈活戰術運用下的大破敵軍。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軍隊時常對外進行征服擴張,與周邊的國家、部落等發生戰爭。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以其精銳的禁衛軍聞名,作戰時講究兵種配合,騎兵、步兵、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