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去繼續編撰之事了。
隨著編撰工作的深入,書籍資料越積越多,那整理、校對的難度也愈發增大了。有時一個字詞的錯誤,可能就得翻遍諸多書籍去查證,甚是耗費精力。
我自己也常常親自參與到校對工作中去,日夜伏案,眼睛熬得通紅,卻也不敢有絲毫懈怠。身邊的侍從見我如此辛苦,便勸道:“大人,您這身子骨可禁不住這般折騰啊,這校對之事,交給下面的人去做便是了,您且歇一歇呀。”
我擺擺手,說道:“此事關乎重大,我怎能放心交給他人,這一字一句皆可能影響後世之人對學問的理解,我得親自把關才好。”
到了1407年,這《永樂大典》的編撰已然有了不小的進展,眾多的類目已然初具規模,內容也日益豐富起來。可這時,又出現了新的難題,那便是紙張的供應問題。
這大典篇幅浩繁,所需紙張數量巨大,原本的供應渠道漸漸有些跟不上了。負責後勤的王管事跑來向我訴苦:“解大人,這紙張眼看就要不夠用了,那造紙坊那邊說是原料不足,一時半會兒也趕製不出這麼多來,這可如何是好呀,工程若是因此耽擱了,咱們可擔不起這責任啊。”
我心中一緊,深知這問題的嚴重性,當下便決定去那造紙坊看看情況。我帶著幾個隨從,匆匆趕到了造紙坊,只見那坊內一片忙碌,可工人們臉上皆是愁容。
我叫來坊主,問道:“你這造紙坊為何供應不上紙張了?可不能誤了《永樂大典》的編撰啊,這可是朝廷的頭等大事。”
坊主無奈地說道:“大人,實在是無奈之舉啊,這原料竹子、麻等近來收成不好,價格又漲得厲害,咱這成本太高,工人也有限,實在是有心無力呀。”
我思索片刻,說道:“你且莫要著急,我回去便向朝廷稟報此事,爭取多撥些銀子來,你也儘快招募些工人,去周邊多收購些原料,無論如何,得保證紙張的供應啊。”
坊主應了一聲,我又趕忙回朝,向聖上稟明瞭紙張供應的難處,成祖聽聞後,極為重視,當即下令撥出專款,還派人去協助造紙坊解決原料問題,這才讓紙張的供應得以繼續保障,《永樂大典》的編撰工程也能順利推進下去。
除了這些事務上的難題,在這文淵閣中,也有著諸多趣事發生。
有一回,眾人在忙碌了半日之後,稍作歇息,便聚在一起閒聊起來。那平日裡不苟言笑的趙學士,竟說起了笑話,他道:“我近日聽聞一事,甚是有趣。說有一書生,讀書讀得糊塗了,走路都撞了樹,還對著樹作揖,說是拜見夫子呢,哈哈。”
眾人聽了,先是一愣,隨後都哈哈大笑起來,這一笑,倒讓那緊張的編撰氛圍輕鬆了不少,大家又能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永樂大典》的規模越發宏大,內容也越發詳盡,參與編撰的人員也越來越多,大家都齊心協力,盼著這一文化巨著能早日問世。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文化典籍編撰以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情況,且與大明1407年《永樂大典》編纂進展這一經歷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文化傳承多依賴於修道院的修士們對宗教典籍的抄寫、儲存以及口口相傳的教義闡釋等。雖也有一些學者嘗試對民間故事、歷史傳說等進行記錄整理,但規模極小,且缺乏像《永樂大典》這般官方組織、大規模匯聚各類知識的編撰工程,體現出不同國家政治體制與文化發展重點下典籍編撰的規模與組織形式差異,英國重宗教傳承與民間零散記錄,大明則重官方主導與全面知識匯聚。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宮廷以及教會對文化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會有一些文人對歷史、文學作品等進行整理、創作,比如對騎士文學的彙編等,但多是側重於文學藝術領域,且各自為戰,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涵蓋各領域知識的大型編撰工程,與《永樂大典》那種欲將天下古今事物皆收錄其中的宏大目標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文化氛圍與編撰理念的差異,法國重文學藝術展現與個體創作,大明則重全面知識整合與官方統籌。
在奧斯曼帝國,疆域遼闊,其文化有著濃厚的伊斯蘭特色,文化傳承主要依靠清真寺中的學者、神職人員對《古蘭經》等宗教經典的解讀、宣講以及對伊斯蘭文化相關知識的傳授。雖也有對歷史、醫學等方面知識的記錄,但較為分散,沒有類似《永樂大典》這樣集中力量進行大規模、全方位知識編撰的舉措,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