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3章 年 鄭和帶我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大明朝的天下,正呈現出一片蓬勃興盛之象。四海賓服,萬國來朝,那京城的街巷,處處透著繁華與威嚴。而在沿海之地,更是熱鬧非凡,一艘艘大船停靠在港灣,船帆如雲,彰顯著大明水師的雄壯。海外諸多番邦之地,對大明既有著敬畏,又滿是好奇,渴望著互通有無,而大明呢,亦懷揣著宣揚國威、探索未知的壯志,屢屢派遣船隊揚帆遠航,這其中,鄭和所率的船隊無疑是最為耀眼的存在。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初事燕王於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金幣。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五年九月,和等還,諸國使者隨和朝見。”寥寥數語,便道出了鄭和下西洋的緣起、規模以及使命等關鍵內容。鄭和本是侍奉燕王朱棣之人,因從龍有功得以晉升,成祖朱棣懷疑建文帝逃亡海外,想要找尋其蹤跡,同時也想向異域炫耀大明的武力,展示國家的富強。於是在永樂三年便命鄭和等人率領龐大的船隊出使西洋,那船隊光是士卒就有二萬七千八百餘人,還攜帶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等物資,所造的大船更是宏偉壯觀,尺寸驚人。他們從蘇州劉家河出海到福建,再從福建五虎門起航,首站抵達占城,而後依次遊歷諸多番邦,宣讀天子詔書,賞賜當地的君主首領,若有不服的便以武力威懾,永樂五年返回,諸多番國的使者也跟隨前來朝見,也由此為這圍繞“1433年 鄭和與我”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冒險與交流、關乎大明對外探索的歷史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我呢,不過是南京城裡一個小小的船匠,名叫陳阿福,年方二十有五,生得身材壯實,面板黝黑,常年與木料、船釘打交道,手上滿是老繭,模樣看著憨厚老實,可心裡卻透著一股機靈勁兒。自幼便跟著父輩學習造船手藝,對船有著別樣的感情,心中一直嚮往著那大海之上的廣闊世界,每每聽聞鄭和船隊的壯舉,都激動不已,幻想著自己要是也能跟著出洋,見識見識那海外的奇風異俗,該是何等的幸運。只是這性子裡,也有著幾分莽撞,一旦熱血上頭,做事便顧不了那麼多後果,也正是這性子,讓我在這與鄭和相關的故事裡,經歷了諸多波折,至於最終結局如何,也只能隨著這歷史的風雲緩緩呈現了。

那是永樂十一年的初春,南京的造船廠內一片繁忙景象,工匠們都在為鄭和即將再次出發的船隊忙碌著,有的在打造新船,有的在修補舊船,喊叫聲、敲打聲交織在一起,好似一曲別樣的樂章。我也在其中,正專心致志地給一艘大船的船板釘釘子,心裡想著這船又要載著眾人去那遙遠的地方了,不禁有些出神。

這時,我的師傅,一位經驗老到的老船匠,走過來拍了我一下,說道:“阿福啊,你這小子,又在發什麼愣呢,幹活可得用心些,這可是要跟著鄭和大人出海的船,容不得半點馬虎。”

我趕忙回過神來,笑著說:“師傅,我知道了,我就是想著這船要是我也能坐上去,去那海外看看,該多好呀。”

師傅瞪了我一眼,說道:“你這小子,淨想著美事,出海哪是那麼容易的事兒,那海上風高浪大,危險著呢,咱把船造好,讓別人能平安去平安回,那也是咱的功勞。”

我嘴上應著,心裡卻還是癢癢的。說來也巧,沒過幾日,造船廠的管事突然來找人,說是要挑選幾個手藝好又年輕力壯的船匠,跟著船隊一起出海,沿途負責船隻的修繕維護,以防萬一。我一聽,心中大喜,趕忙跑去報名,那管事看著我,問道:“你叫啥名啊,造船手藝咋樣呀?”

我挺直了胸膛,說道:“大人,我叫陳阿福,打小就跟著師傅學造船,手藝雖說比不上師傅,但也不差,保證能把船上的活兒幹好。”

管事打量了我一番,見我身板結實,又透著股機靈勁兒,便點了點頭,說道:“行,那你就留下吧,回去收拾收拾,過幾日便隨船隊出發,可記住了,到了海上,一切都得聽指揮,不許給咱造船廠丟人。”

我興奮得連連點頭,趕忙回去告訴師傅這個好訊息。師傅聽了,卻皺起了眉頭,擔憂地說:“阿福啊,你這性子莽撞,我本就怕你闖禍,這下倒好,真要出海了,那海上可不比咱這陸地,萬一出了啥事,可咋辦呀。”

我拉著師傅的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