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罰方式多樣,常見的有鞭刑、罰款或者關進地牢等,這和大明由官府統一審判、有較為明確的律法懲處不同,體現出不同政治體制下對違法犯罪行為處理的差異,英國是地方領主自治,大明則是朝廷統一的司法體系起主導作用。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國王雖有一定權威,但地方上封建領主權力也不小,官員出行在不同領地範圍安全性不同。若有不法之徒妄圖劫持官員,那不僅會受到領主的追捕,還可能面臨國王的制裁,因為這涉及對王權的挑釁。法國對於此類嚴重犯罪的懲處往往較為嚴厲,可能會處以絞刑等極刑,同時還會沒收財產,不像大明會根據具體情況和是否有立功表現等來綜合判定刑罰,反映出不同國家在維護官員權威以及法律量刑方面的差異,法國更注重王權和法律的威嚴,大明則兼顧人情與實際情況。
在威尼斯共和國,作為商業城邦,其城市內治安由專門的執法隊伍負責,官員出行多是在城內處理商業事務等情況。威尼斯重視商業秩序,對於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較大,若有人企圖劫持官員,那會被視為嚴重破壞城市秩序的行為,會被公開審判,然後可能被驅逐出城或者罰沒大量財產,用於補償城邦的損失。與大明在整體司法程式和懲處目的上有所不同,威尼斯側重於維護商業環境和城市形象,大明則是從維護朝廷統治、地方穩定角度出發,體現出不同經濟發展模式下對類似事件處理的側重點差異。
在奧斯曼帝國,地域遼闊,官員在不同區域出行面臨的情況各異。其有完善的司法體系,對於企圖劫持官員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懲處極為嚴酷,會根據不同的身份背景,如是否是本國人、是否是穆斯林等因素來量刑,不過在執行過程中,也會受到地方勢力、宗教團體等影響。這和大明相對統一的律法執行情況不同,奧斯曼帝國的多民族、多宗教背景使得法律實施更具複雜性,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下司法處理的複雜情況差異,大明相對民族成分較單一,法律執行更具連貫性。
在阿拉伯地區,各個部落和城市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官員出行的安保程度不一。若發生劫持官員的情況,多由當地有威望的首領或長老等來進行裁決,懲處方式可能依照部落傳統,比如讓犯罪者進行賠償、為受害者服務一定期限等,較為靈活多樣,與大明依據朝廷律法嚴格懲處不同,阿拉伯地區更注重地方傳統習俗的運用,反映出不同地域政治權力結構下對違法犯罪行為處理的特點,阿拉伯偏向地方自主裁定,大明則是朝廷律法主導。
在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各地大名掌控著地方事務,官員出行在大名領地內靠大名的武士隊伍護衛。若出現劫持官員之事,大名會依據自己領地內的規矩來懲處,常見的有切腹謝罪、流放等方式,而且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也影響著對這類事件的看法,認為保護官員是武士的職責,若失職也會受到相應懲罰。與大明從朝廷層面考量、以律法為準繩不同,日本更看重武士階層的責任和領地內的傳統規範,體現出不同政治格局下對維護官員安全及懲處犯罪行為的不同理念,日本以武士主導,大明則是官府主導司法。
在朝鮮李朝,朝廷重視治安維護,官員出行有相應的護衛安排。若遇到有人妄圖劫持官員,會按照儒家思想影響下的律法進行懲處,注重教化與懲罰並重,比如先對犯罪者進行思想教育,讓其認識到錯誤,然後再根據罪行輕重施以笞刑、徒刑等刑罰,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其改過自新,與大明在懲處理念上有相似之處,但又因朝鮮自身受儒家文化影響較深而有獨特的處理方式,體現出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下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理特色,朝鮮以仁政和教化為主導,大明則是律法威嚴與酌情考量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