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六年,大明的天下,看似風調雨順,一片祥和之態,可這內裡呀,卻有著諸多事兒在悄然謀劃著。朝堂之上,諸位大臣為了江山社稷,時常商討著各類治國之策,那關乎民生的水利工程,便是常常被提及的要緊事兒。畢竟,這水利若修得好,可保農田灌溉無憂,旱澇皆能應對,於百姓的收成、賦稅的徵收,皆是大有裨益。可這天下之大,眾人所思所想又怎會全然一致,有人盼著水利工程早日動工,有人卻對此心懷牴觸,故事,便在這不同的心思碰撞間,緩緩展開了。
據《明史·河渠志》記載:“宣宗時,屢飭有司修治水利,以興農桑,然或有地方豪紳、小民因私利之故,阻撓工程之舉者,朝廷亦多有應對之策,或曉之以理,或繩之以法,期使水利能成,福澤萬民也。”短短几句,道出了當時朝廷重視水利工程,可卻存在著因私利而有人阻撓的情況,朝廷為了讓水利工程順利開展,也是想盡辦法,這便為這圍繞“1431年 我反對水利工程”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利益糾葛與民生考量、關乎大明水利建設的歷史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我呢,喚作趙福,本是杭州城裡的一個富戶,家中有些田產,靠著收租,日子過得頗為富足。我這人,生得一副圓潤模樣,看著倒是有福相,可這性子呀,卻是極為自私自利,又頗為短視,凡事只想著自己那點兒眼前的利益,只要能保住自家的錢財,哪管什麼天下大義、百姓福祉。平日裡在這城裡,也是出了名的摳門兒,鄰里之間,對我雖說表面客氣,可背地裡都沒少嘀咕我的不是。而這次朝廷要在杭州附近興修水利工程,在我看來,那可就是動了我的“乳酪”,所以呀,我便想盡辦法,要去反對這事兒,也由此開啟了一段在這歷史浪潮中充滿爭議的經歷,至於最終結局如何,也只能隨著這歷史的風雲緩緩呈現了。
那是個春日,陽光暖暖地照著杭州城,城外的田野裡,農夫們正忙著耕種,一片繁忙景象。我卻沒心思欣賞這春日美景,只因前些日子聽聞朝廷要在這附近修水利,說是要從城中經過,引那西湖之水去灌溉周邊更多的農田。我心裡就琢磨開了:“這要是修了水利,我家那幾畝挨著河道的好地,可不得被佔了去呀,而且這工程一起,指不定還要徵我家的勞役呢,那我這損失可就大了。”
於是,我便把城中幾個平日裡和我走得近的富戶、鄉紳召集到了我家的宅院裡,商量著怎麼反對這水利工程。眾人圍坐在一起,個個臉上都帶著幾分憂慮。
我先開了口,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今日把大家請來,想必都知曉是為何事了吧。這朝廷要修的水利工程,可對咱沒一點兒好處啊,咱的田產、錢財,怕是都要受牽連,咱可得想個法子,不能讓這工程就這麼動工了呀。”
一旁的李老爺皺著眉頭說:“趙兄,這事兒怕是不好辦呀,朝廷既有此打算,那定是下了決心的,咱能有啥法子去阻攔呢?”
我眼珠一轉,說道:“李老爺,您這就不懂了,咱可以聯合起來,去跟官府說說,就說這工程勞民傷財,沒啥用處呀,咱再找些百姓,讓他們也跟著一起去鬧,人多了,官府總得重視吧。”
眾人聽了,有的點頭稱是,有的卻面露猶豫之色。這時,張秀才開口了:“趙老爺,此舉怕是不妥吧,這水利工程若修成了,對咱杭州這一方水土,那可是長遠的好事呀,咱為了一己私利去阻攔,怕是要遭人詬病啊。”
我一聽,心裡就不痛快了,瞪了張秀才一眼,說道:“你這書呆子,懂什麼呀,站著說話不腰疼,這工程又不佔你家的地,你自然說得輕巧,咱可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東西就這麼沒了。”
張秀才被我一嗆,漲紅了臉,卻也不再言語。眾人又商量了一番,最終還是決定按我的法子,先去官府請願,反對這水利工程。
第二日,我便帶著一眾富戶、鄉紳,還有花錢僱來的一些百姓,浩浩蕩蕩地朝著知府衙門走去。到了衙門前,我站出來,大聲喊道:“知府大人,我等前來請願,這水利工程萬萬不可動工啊,還望大人三思呀。”
知府大人聽聞外面的動靜,趕忙出來檢視,見這麼多人聚在衙門前,皺起了眉頭,問道:“爾等為何反對水利工程?這可是朝廷為了造福百姓而下令修建的,對農事大有好處啊。”
我趕忙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大人,您有所不知呀,這工程一起,要佔去諸多百姓的田產,還要徵勞役,百姓們本就辛苦,這一來,日子可就更難過了呀,而且這勞民傷財的,也不見得就能有啥成效,還望大人向朝廷上書,停了這工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