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9章 年 詔修元史及定禮儀制度

洪武二年,天下初定,大明的江山剛剛經歷了戰火的洗禮,百姓們渴望著能在這來之不易的和平中休養生息,過上安穩的日子。而朝堂之上,陛下朱元璋深知,欲穩固這新生的王朝,不僅要讓百姓安居樂業,更需從文化禮儀等諸多方面著手,讓大明有自己的一套規制,彰顯國之正統,傳承千古。於是乎,這一年詔修元史及定禮儀制度兩件大事,便如同兩塊巨石,投入了大明這方剛剛平靜些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

《明史·太祖本紀》記載:“二年春正月乙酉,立功臣廟於雞籠山。戊子,享太廟。庚寅,詔祀三皇及歷代帝王。辛卯,詔立郡縣學。二月丙寅,詔修元史。”又載:“夏四月乙亥,詔中書省定役法。甲申,徐達還軍西安。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丁酉,徐達改立陝西行中書省。庚子,詔天下郡縣立靈星壇。辛丑,詔正郊社、宗廟雅樂。”這一道道詔書,彰顯著朝廷的決心與規劃,要為大明的江山打下堅實的文化與禮儀根基呀。

我叫宋謙,本是應天府裡一個小小的翰林院編修,平日裡就與那經史典籍打交道,負責整理、校對一些古籍文獻,偶爾也參與些朝廷文書的撰寫潤色之事。雖說官職不大,卻也因著這翰林院的特殊所在,能最先知曉朝廷在文化禮儀方面的諸多舉措,此次詔修元史及定禮儀制度,自然也就與我這小小的編修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讓我有幸能親身參與其中,見證這等大事的開展,可其中的曲折與艱辛,也是一言難盡吶。

起初,聽聞朝廷要詔修元史,我心中是既激動又忐忑。激動的是,這可是一項意義非凡的大工程呀,能將前朝的歷史詳盡記錄下來,以供後人借鑑,那可是修史之人的無上榮耀;忐忑的是,這工程浩大,責任極重,稍有差池,那可就是千古的罵名,容不得半點馬虎。

我在翰林院的同僚們,也都在私下裡議論紛紛。一位年長些的編修拉著我,輕聲說道:“宋謙啊,此次詔修元史,咱們可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那元史資料繁雜,好些都在戰亂中散失了,要想修得完備,怕是得費不少功夫呢。”

我點頭稱是,回道:“是啊,大人,我聽聞之前的朝代修史,那也是諸多波折,咱們這次可得慎之又慎呀。”

正說著,上司便把我們召集了起來,一臉嚴肅地說:“諸位,詔修元史,乃是陛下的旨意,關乎我大明對前朝的審視與傳承,意義重大。你們需得儘快蒐集資料,梳理脈絡,擬定綱目,而後按部就班地撰寫,切不可敷衍了事,若出了差錯,嚴懲不貸!”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大人教誨!”

隨後,我們便各自領了任務,開始忙碌起來。我負責去查詢那些散落在民間以及各處藏書之所的元史資料,這可真是個苦差事呀。我整日裡穿梭在應天府的大街小巷,拜訪那些藏書之家,又去往寺廟道觀等可能藏有古籍的地方,請求人家允許我查閱抄錄。

有一回,我聽聞城郊有個老學究,家中藏書頗豐,或許有關於元史的珍貴資料,便趕忙前去拜訪。那老學究起初還對我心存疑慮,不願讓我檢視。我好說歹說,表明自己是朝廷派來修元史的,這才打動了他。

老學究看著我,微微點頭,說道:“你這後生,既有這份修史的誠心,那我便讓你看看吧,不過這些書可都是我的心頭寶,你可得小心著些,莫要損壞了。”

我趕忙應道:“老先生放心,我定當萬分小心,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待我翻開那些塵封已久的書卷,心中滿是歡喜,果然從中找到了不少有用的資料,趕忙仔細抄錄下來,那一日,我在老學究家待到了很晚,直到把有用的都抄完,才滿心感激地告辭離去。

而在另一邊,定禮儀制度之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禮部的官員們忙得不可開交,他們要參考古制,結合大明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從朝堂到民間,涵蓋祭祀、婚喪嫁娶等方方面面的禮儀規範。

禮部尚書召集了諸多精通禮儀的大儒,一同商討此事。一位大儒說道:“尚書大人,這禮儀制度,需得體現我大明的威嚴與正統,又要貼合百姓的生活,不可過於繁瑣,讓百姓難以施行呀。”

禮部尚書點頭稱是,說道:“正是此理,諸位皆是這方面的賢能之士,還望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把這禮儀制度定得完善些。”

眾人便紛紛發言,有的說祭祀之禮當莊重肅穆,要嚴格遵循古制中的儀式流程;有的說民間婚喪嫁娶之禮,可適當簡化,融入些民間的美好習俗,朝堂上一時熱鬧非凡,都在為這禮儀制度出謀劃策。

我在蒐集元史資料的間隙,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