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軒碰了一鼻子灰,可他卻沒有氣餒,依舊一家家地去勸說。終於,有一位名叫李員外的富戶,被他的誠意所打動,答應捐資一部分。蘇文軒大喜過望,連連道謝,又趕忙去尋工匠,準備修繕學舍的事宜。
可就在這時,卻出現了一些閒言碎語。有人說蘇文軒這麼積極,肯定是想從中撈好處;還有人說他不過是個落第秀才,瞎折騰,成不了什麼事兒。
蘇文軒聽了這些話,心中雖有些委屈,可他想著只要能把學舍修好,讓學生們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別人說什麼都不重要。
在修繕學舍的過程中,蘇文軒也是親力親為,每天都到工地上去檢視進度,監督工匠們幹活,生怕出了什麼差錯。
而陳宇那邊,也沒閒著,他四處打聽,尋找那些有學問卻又尚未被聘用的先生,想要邀請他們來縣學任教。經過一番周折,還真找到了幾位,其中一位張夫子,學問淵博,只是為人清高,起初並不願意來這小小的縣學。
陳宇多次登門拜訪,誠懇地說道:“張夫子,如今朝廷興學重教,咱這縣學雖小,可也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呀,若您能來任教,定能讓這些學生受益匪淺,還望夫子莫要嫌棄,給學生們一個求學的機會啊。”
張夫子被陳宇的誠意打動,最終答應了下來。
隨著學舍漸漸修繕一新,新的先生也陸續到位,縣學的情況開始有了好轉。學生們看著嶄新的桌椅,明亮的教室,學習的勁頭也足了起來。
蘇文軒和陳宇看著這一切,心中滿是成就感,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
然而,好景不長,麻煩事兒又找上門來。原來,那縣學之前的一位老夫子,見如今來了新的先生,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心中很是不滿,便開始在背後使壞。
他偷偷地對學生們說:“那些新來的先生,別看現在風光,指不定肚子裡沒多少墨水呢,你們可別被他們給騙了。”
有些學生聽信了這話,對新先生們的教導便不那麼上心了,課堂上也開始出現了吵鬧、不服管教的情況。
張夫子等人發現了這一情況,很是生氣,便找到蘇文軒和陳宇,說道:“二位小友,我們本是懷著一片赤誠之心來任教的,可如今這般情況,怕是難以繼續教下去了呀。”
蘇文軒趕忙賠禮道歉,說道:“夫子莫急,此事我們定會查清楚,給夫子們一個交代。”
蘇文軒和陳宇經過一番調查,得知是那老夫子在背後搗鬼,兩人便去與那老夫子理論。
蘇文軒說道:“先生,您也是做學問的人,怎能如此心胸狹隘,在背後說這些話,壞了縣學的風氣呀。”
那老夫子卻梗著脖子說道:“哼,我在這縣學多年,如今倒好,被你們這些毛頭小子弄來的外人給擠兌了,我能嚥下這口氣嗎?”
陳宇勸道:“先生,如今朝廷興學重教,為的就是讓更多的學生能學好學問,咱們都是為了這個目標,又何必計較這些呢,您要是有什麼不滿,可以跟我們說呀,何必這般行事呢。”
那老夫子聽了,雖有些慚愧,可還是冷哼一聲,轉身走了。
經過蘇文軒和陳宇的努力調解,又向學生們解釋清楚了情況,縣學的教學秩序總算恢復了正常。
可沒過多久,又遇到了新的難題。那就是教學的書籍實在是太少了,學生們常常幾個人共用一本書,學習起來很是不便。
蘇文軒想著得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便提議大家一起抄寫書籍,然後互相傳閱。於是,學生們在課餘時間,都紛紛拿起筆,認真地抄寫起來,那場面,倒也十分熱鬧。
同時,蘇文軒還寫信給自己在外地的一些同窗好友,請求他們幫忙蒐集一些閒置的書籍寄過來,以充實縣學的藏書。
日子一天天過去,縣學在蘇文軒、陳宇以及眾多先生、學生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有起色,學生們的學問也有了明顯的長進,在幾次小考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周邊的一些村子聽聞了縣學的變化,也紛紛送自家的孩子來求學,縣學的規模逐漸擴大,名聲也漸漸傳了出去。
可就在這時,朝廷派來的巡查官員到了各地,檢視興學重教的落實情況。這巡查官員為人嚴苛,到了應天府後,聽聞了蘇文軒他們所在縣學的情況,便前來檢視。
那官員先是檢視了學舍,覺得還算滿意,可當看到學生們抄寫的書籍時,卻皺起了眉頭,說道:“這書籍怎如此簡陋,朝廷興學,怎能連基本的書籍都配備不齊呀,你們這是敷衍了事嗎?”
蘇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