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星、宋獻策、郭都賢等人趕回武昌迎璽,另外還請吳洪裕等八位民間有名的收藏家及金石家一同參予鑑定真偽。
傳國玉璽上的文字是秦朝宰相李斯所書,收藏家負責對比玉璽上的字與李斯的小篆是否相符。金石家負責鑑定玉璽的質地及鐫刻的年代。
司馬安等大臣則要根據正史記載,對比這枚玉璽尺寸、玉色、以及各種特徵與史料記載是否相符。
秦牧雖然有意降低此事的熱度,但還是很快傳得人盡皆知,特別是武昌城中,雲集了各地趕來趕考的讀書人,以及來參加八股論壇的大儒,街巷市井、酒樓茶肆之中,一時爭相哄傳,弄人民情鼎沸。
傳國玉璽不是一般的東西,它有著強大的象徵意義,是正統皇權的象徵,只有得到傳國玉璽的皇帝,世人才認為他是受命於天,否則就是自封的“白板皇帝”。
而秦牧是始皇帝后裔,宣稱繼承始皇帝法統,若是這枚傳國玉璽是真的,那麼所有人都有理由相信,秦牧繼承始皇帝法統真是天命所歸。
武昌城裡,對此事的討論,甚至為讓秦牧的東征之戰,以及八股文的爭論都黯然失色,所有人關心的都是傳國玉璽的真偽。
經過司馬安、路振飛、呂大器等人,及八名民間收藏家、金石大家計二十人鑑定,認為玉璽上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篆書與李斯留傳的其它書法一至,系出同一人之手;
玉璽有一角損壞,以金鑲嵌,與史載王莽逼孝元太后王政君交玉璽,孝元太后怒擲玉璽損壞一角相符;
玉璽大小四寸見方,玉色正青,篆文刻工,皆非近世所為,其背螭鈕五盤,鈕間有小竅,用以貫組。肩部刻有“大魏受漢傳國璽”七個隸字,刻工出自三國時期。右側另刻有“天命石氏”四字,刻工亦為兩晉之風。
且玉璽飾以龍鳳鳥魚,乃蟲書鳥跡之法,於今所傳古書,莫可比擬,非漢以後所能明瞭。經二十人再三鑑定,認定這枚玉璽正是始皇帝所制傳國璽。
路振飛、楊廷麟、艾南英、羅萬藻、顧炎武等人素以秉性耿直,治學嚴謹著稱,另有八名臨時請來的民間收藏家及金石大家,他們得出如此一致的結論,認定這枚玉璽就是始皇帝所制的傳國玉璽,足以令人信服。
結論一出,舉世譁然。
秦牧將東征戰事暫時交給蒙軻和劉猛,自己親回武昌,舉行隆重的儀式,祭祀始皇帝,供奉傳國玉璽。
艾南英等三百六十多人,一同上書請秦牧即皇帝位。
秦牧在祭祀儀式上拒絕了眾人的勸進,並當著萬千人的面說:“先祖的江山,還為胡虜所佔,中原大地,仍為胡塵所暗,當此天下淪亡之際,傳國璽重出人間,這是天意,天意要本王奮起反抗,驅除韃虜,使中國不至淪亡。漢將霍去病有言,匈奴未滅,何以為家?今日本王也要當著天下人的面鄭重宣佈,一日不驅除韃虜,本王一日不即皇帝位。以此自勉,矢志不渝。本王也希望天下人共勉,眾志成城,前赴後繼,共克時難,驅除韃虜,復我華夏衣冠。”
秦牧話聲一落,觀禮的百姓頓時暴出海嘯般的聲音:
“秦王萬歲!”
“秦王萬歲!”
“秦王萬歲!”
**************************************
ps:第二更,哪個........今天更新之後還有得一票,不免心懷惴惴,兄弟們怎麼了?
雙倍月票快結束了,求月票支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