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
接下來一本是劉伯全的,主要是彙報今年夏糧收成及賦稅徵收情況,由於玉米等新作物的推廣,湖廣江西的糧食產量是以前的三倍有餘;
在稅賦方面,因為大量“黑田”被分給了普通百姓,納稅田的總畝數更是增加了整整四倍,田賦收入摺合成銀子達到三百八十萬貫,幾乎相當於以前大明全國的賦稅收入。由此可見,明朝中晚期土地兼併是何等的嚴重。
“秦王,臣有急事奏報。”燕高飛的聲音突然在門外響起。
“進來吧,什麼事?”
“恭喜秦王,賀喜秦王.........”
“王妃又有喜了?”秦牧脫口問道。
燕高飛一滯,連忙說道:“那倒不是,秦王,這回是另有天大的喜事,洛陽馬都督急報,洛陽城裡一個叫馮新的人,在玄武樓遺址下挖磚石時,挖到一個有大火焚燒痕跡的鐵匣子,匣子內藏有一枚玉璽。”
“玉璽?快說,這是怎麼回事?”
“秦王,沒錯,就是一枚玉璽,四寸見方,上紐交五條龍,正面用篆書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其中一角有過破損,破揖處用金鑲嵌。”
秦牧聽了霍然站起,喃喃地重複道:“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是傳國玉璽,對了,你剛才說在是誰在哪裡挖到的?”
“回秦王,是洛陽城中一個叫馮新的人,在玄武樓遺址處挖磚石時挖到的。”
“玄武樓?”出於對傳國玉璽的渴求,秦牧對這枚意義非凡的玉璽作過一些瞭解,據說後唐敗亡時,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傳國璽就此失蹤。
到宋哲宗時,有個叫段義的農夫在耕地時得到一枚傳國玉璽,獻給宋哲宗,經蔡京等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玉璽。
但當時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偽,認為那只是蔡京等人為了討好宋哲宗偽制的。
到了宋徽宗臨國,為了淡化此事,增刻印璽十方,金兵破汴梁時掠走,後流落元帝手中,一直傳到察哈爾林丹汗手上,多爾袞滅林丹汗,得到傳國璽獻給皇太極,皇太極因此改國號“金”為“清”。並因為得到傳國玉璽所以叫明朝偽明,認為自己才是華夏正統。
但如果當初宋哲宗得到的那枚傳國玉璽真如宋朝有識之士認定的那樣,是蔡京等人偽造出來哄騙宋哲宗的,那麼也就是說現在滿清手上那枚傳國玉璽是假的。
“來人啊,傳司馬學士、路學士等一起來議事。”秦牧大聲下令,他的心情已經慢慢舒緩下來,傳國玉璽對他來說確實無比重要;
他對外聲稱是傳承始皇帝的法統,若是能得到始皇帝的傳國玉璽,那什麼隆武就不成問題了,傳國玉璽會讓所有人相信,他才是真正的天命所歸,傳承始皇帝法統的話也再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因為傳國玉璽早已被當作皇權的象徵,當作一統天下的象徵。
如果有哪個皇帝登基的時候沒有傳國玉璽捧在手裡,就被譏為“白版皇帝”。意思是說你這個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沒有辦法證明是受命於天。他們發出去的沒有玉璽印章的詔書自然也不那麼令人信服了。
但假的傳國玉璽太多了,還是先別高興得太早的好。
司馬安、路振飛等二十多人很快到來,燕高飛把事情複述了一遍,眾人聽後無不大喜過望,司馬安當先說道:“秦王,您知道當初大宋朝野為何都認為農夫段義獻上的傳國璽是假的嗎?”
“司馬先生知道其中的原由?快請道來。”
**********************************
ps:雙倍月票快要結束了,今天繼續三更,但願兄弟們月票再給力些。
求月票!
求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