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陳慶之不禁讚歎崔浩的做法:“胡人兄死弟及,可是兄弟之情哪裡比得上父子的血緣和養育之恩。崔浩從此入手,擁立冊立嫡長子太武帝拓跋燾,確實十分巧妙。”

陶弘景點頭贊同:“從此之後,儒士都學會這招,千方百計協助皇子登上帝位,哪個父親不喜歡兒子?這招往往奏效。這僅是漢化第一步,崔浩接著改造北魏胡人政權,卻遇到極大的阻力,他也最終喪生於此。”

陳慶之熟知這段歷史,替陶弘景敘說往事:“拓跋燾命崔浩主持修纂國史,並叮囑他據實編撰。《國史》完成的時候,著作令史閔湛和郗標建議把《國史》刊刻在石上,同時刊刻崔浩所注《五經》,這個建議被崔浩採納,太子也表示讚賞。於是在魏國京城平城的天壇東三里處,建造方圓一百三十步的《國史》和《五經注》碑林。《國史》無所避諱地盡述拓跋氏歷史,包括其先祖早期亂倫劣跡,石碑樹立在通衢大路,引起行人議論。胡人貴族無不憤怒地找太武帝告狀,指控崔浩有意暴揚國惡。拓跋燾收捕崔浩,親自審訊,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太武帝下令誅殺崔浩。在送往城南行刑時,刀斧手在他頭頂撒尿,崔浩呼聲嗷嗷,慘不忍睹。清河崔氏同族無論遠近,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被連坐滅族。”

31,最後防線(2)

楊忠聽出陳慶之說法與陶弘景稍有不同:“崔浩死於《國史》案,這與漢化有何關係?”

太陽漸漸隱沒在山後,天邊一片血紅,陶弘景彷彿看穿山樑,洞視落日:“這本是我們道家的絕密,事情過去很久,當事人早已不在,說出無妨。在《國史》案中,魏國太子態度反覆,其實是害死崔浩的元兇。他先鼓勵崔浩如實編撰國史,將《國史》刻成石碑,又率領貴族向太武帝告狀,實際上將崔浩引上死路。”

“太子為什麼處心積慮要害死崔浩?”楊忠彷彿看見一場早有預謀的殺戮。

陶弘景終於說出儒道佛間的血腥歷史:“太子信奉佛教,崔浩是太武帝滅佛的主謀。”

這件事距今不久,楊忠早就聽說過,卻不知道深入的內幕:“崔浩為什麼要滅佛?”

陳慶之不瞭解細節,仔細傾聽,陶弘景坐直身體緩慢介紹往事:“崔浩本是大儒,儒家講究忠孝禮儀,孝避免父子相殘,盡忠阻止臣下謀反,禮儀讓君臣父子和夫妻各得其所。佛教來自西域,在東漢年間由胡人傳入中原,只在下層百姓流傳。五胡亂華以來,入侵中原的胡人極力推廣佛教抗衡中原的道教和儒教,佛教開始蔓延,儒教受到全面威脅。後趙時,漢人王度向皇帝石虎奏議禁止佛教:佛是外國之神,非天子所可宜奉。石虎回答王度,朕生自邊壤,忝當期運,君臨諸夏,至於饗祀,應兼從本俗,佛是戎神,正所應奉。由此可見,佛教得到胡人大力支援。崔浩想要漢化胡人,必須說服胡人採用儒教禮儀,研習儒家典籍,尊崇孔子為聖人,改服色,易語言,便與佛教水火不容。崔浩聯合天師道宗寇謙之,藉助太武帝之手滅佛,而太子卻是虔誠的佛家信徒,種下崔浩日後身死族滅的慘劇。”

楊忠明白了儒教與佛家的衝突:“滅佛還有道家的參與嗎?”

陶弘景是道家領袖,對這段歷史非常熟悉:“滅佛是道家和儒家的聯合反擊,天師道掌教寇謙之也參與其中。他早年修煉漢末張陵、張衡和張魯所創立的五斗米道,後來入華山和嵩山修煉,自詡太上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因此創下天師道。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謙之從嵩山入平城,結交崔浩,獻上道書。崔浩上書勸諫,使太武帝信奉道教,拓跋燾於是在平城東南建立天師道場,興建靜輪天宮,自稱太平真君,成為十足道徒,連改年號也為太平真君。從此,太武帝開始彈壓佛教,上自王公下至庶人,限期交出私匿沙門,若有隱瞞,則誅滅全門。剛巧,盧水胡人蓋吳率領十餘萬人在杏城起兵,太武帝親自率兵鎮壓,在長安一所寺院發現兵器,便懷疑佛門與蓋吳通謀,震怒之下,誅殺全寺僧眾。此後,拓跋燾進一步推行廢佛,誅戮沙門,焚燬經像,舉國風聲鶴唳。監國秉政的太子拓跋晃篤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勸阻,都不被採納,卻使得廢佛詔書得以緩宣,不少沙門聞訊逃匿,佛像和經論多得密藏,魏國境內的寺院塔廟卻無一倖免於難。廢佛後不久,寇謙之病死,太子拓跋晃利用《國史》案害死崔浩。廢佛後六年,太武帝駕崩,文成帝即位,下詔復興佛教,佛教重新恢復,反而越來越盛。”

楊忠聽完太武帝滅佛的經過,才知道戰場之外的慘烈鬥爭:“儒家和道家為了抵禦胡人宗教,竟付出這麼大的犧牲,比戰場上還要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