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陰之變給北伐創造出絕佳時機,陳慶之深入分析:“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推行漢化,得罪鮮卑貴族,胡人間矛盾越來越大,於是激出河陰之變,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蕭衍凝眉沉思:“可是爾朱榮僅有七千騎兵,怎麼能攻克座擁八關三川之險,數十萬羽林虎賁駐守的洛陽城?”
陳慶之志在北伐,最終目標也是攻克洛陽,立即決定:“陛下,我打算派遣斥侯騎兵深入河洛,仔細查訪魏國軍情,尤其是爾朱榮的契胡騎兵。”
這是陳慶之份內之事,蕭衍並不干預,手指元顥奏摺:“元顥借兵北伐,能夠成功嗎?”
陳慶之剛被蕭衍以不想輕起戰端拒絕北伐提議,現在元顥借兵,北伐重新露出希望,謹慎說道:“請恕臣下多言。”
蕭衍想了解陳慶之想法,點頭說:“說吧,言無不盡。”
陳慶之被拒絕一次,不敢直接勸說,便側面打動禮佛甚恭的蕭衍的慈悲之心,停頓沉思片刻繼續說道:“大漢當年金戈鐵馬,霍去病、衛青馬踏匈奴。漢元帝時,陳湯以少數漢軍,調動西域聯軍,獵殺北匈奴郅支單于,南匈奴呼韓邪單于歸附大漢,橫行草原數百年的的匈奴被橫掃一空。可是晉室八王之亂,成都王穎引匈奴人劉淵為外援,讓其長驅入鄴,東瀛公司馬騰引烏桓羯人襲擊司馬穎,胡人乘機入塞。幽州刺史王浚召遼西鮮卑攻鄴,鮮卑擄掠數萬名漢族少女,他們回師途中大肆姦淫,把這些少女稱作雙腳羊,充作軍糧,宰殺烹食。他們走到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一時吃不完,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河水為之斷流。陛下能想像當時的慘象嗎?”
蕭衍的目光黯淡下來,陳慶之繼續進諫:“晉武帝司馬炎出身於豪門世家,靠父祖之庇廕而奪得天下,奢侈成風。漢魏以降,北方胡人內遷,雜居邊地,一些大臣提出徙戎北返的主張,武帝沒有采納,反而接受更多胡人歸附,隱憂大增。他冊封皇族二十七人為王,許其自選官吏,節制軍隊。諸侯王趁機網羅黨羽,相互傾軋,圖謀奪取帝位,爆發八王之亂。胡人趁晉室內亂,紛紛入侵,中原成為胡人牧場。拓跋鮮卑起兵平城,掃平北方,遂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南北互伐各有勝負。宋武帝劉裕率領決勝淝水的北府精兵,趁北方大亂之際收復洛陽和長安,卻為加九錫奪晉室帝位,匆匆南歸,良將精兵盡陷黃河以北。此後,南朝將領無不視北伐為終生夢想,卻屢戰屢敗,隔江北望,扼腕嘆息。如今六鎮盡叛,爾朱榮在河陰誅殺王公大臣,魏國內憂外患,此乃天賜北伐良機,讓陛下將北方漢人百姓救出水深火熱之中。如果不趁此天賜良機恢復中原,魏國平息內亂後,必然南侵,生靈塗炭就在眼前。”
蕭衍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怒意:“如果輕率開戰,必然引起戰火;殃及百姓。你只需守好邊境,不使魏軍入侵境內,使得南方百姓安居樂業。”
陳慶之聽出蕭衍語氣不好,仍然力爭:“元顥為魏國太傅,尚且投奔陛下,說明索虜人心散亂,此為千載難逢的良機,不可錯過。”
蕭衍猛然轉身,面對陳慶之,雪白鬍須和眉毛一起顫動:“一日之內,你兩次勸朕發兵北伐。此事,朕意已決,不必再議。”
30,山中宰相(1)
陳慶之護送蕭衍回到建康,帶著楊忠策馬向東而去,僅半天時間就進入峰巒疊嶂的句曲山地界。山勢漸陡,林木蔥鬱,山峰、洞府和泉水點綴四周,陳慶之請求北伐未成,一路沉默不語,進入山中,心情才隨著景色好轉,勒住戰馬緩慢前行。楊忠催馬追上陳慶之:“關中侯,魏國北海王借兵北伐,我們為什麼不在渦陽準備出兵,卻跑到深山中?”
滿山鬱鬱蔥蔥的景色無法平息陳慶之的鬱悶心情:“陛下不同意。”
楊忠沉默無語,陳慶之望著四周山色,心情平復:“我們去拜訪通明先生,只有他才能說服皇上。”
楊忠一直在軍中,不知道這通明先生有什麼神通,陳慶之都不能說服皇帝出兵北伐,這個通明先生能做到嗎?他抬頭向前面一看,笑了:“哈哈,兩頭牛。”
山中小徑右邊是一大片田地,一頭黃牛放水草間,自由自在啃著綠草,另一頭牛更加奇怪,竟然頭戴金籠頭,被農夫的皮鞭劈啪抽打著驅趕著耕地。陳慶之攏住韁繩,嘴角難得地露出笑容:“這兩頭牛就是通明先生的招牌,我們到了。”
小溪順著田地向山坡下延伸,一襲通天瀑布掛于山間,山洞隱約浮現,洞口孤立一座三層青頂樓閣,左右站立兩個青衣道童。楊忠牽著兩匹戰馬韁繩,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