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六韓拔陵圍魏廣陽王深於五原,軍主賀拔勝募二百人開東門出戰,斬首百餘級,賊稍退。深拔軍嚮明州,勝常為殿。雲州刺史費穆,招撫離散,四面拒敵。時北境州鎮皆沒,唯雲中一城獨存。久之,道路阻絕,援軍不至,糧仗俱盡,穆棄城南奔爾硃榮於秀容;既而詣闕請罪,詔原之。
費穆落難之際投奔爾朱榮,可見兩人交情。爾朱榮後來率軍南下###胡氏,胡太后仍命費穆為武衛將軍守衛河橋,他將河橋拱手相讓,導致河陰之變,胡氏用人不明,可見一斑。
柔然頭兵可汗大破破六韓拔陵,斬其將孔雀等。拔陵避柔然南徙渡河。將軍李叔仁以拔陵稍逼,求援於廣陽王深,深帥眾赴之。賊前後降附者二十萬人,深與行臺元纂表:“乞於恆州北別立郡縣,安置降戶,隨宜賑賚,息其亂心。”魏朝不從,詔黃門侍郎楊昱分處之於冀、定、瀛三州就食。深謂纂曰:“此輩復為乞活矣。”
元深採納於謹策略,勾結鐵勒和柔然擊敗破六韓拔陵,隨後提出在恆州北別立郡縣安置降戶,隨宜賑賚息其亂心。如果朝廷聽從這個建議,就不會引出後來的河北大起義,可見###後的善後工作十分重要,絕不能忽視,否則會引出更大的麻煩。從元深的幾次上奏中可以看出,他是前期朝廷中最有能力平息六鎮叛亂的人。
八月,魏柔玄鎮民杜洛周聚眾反於上谷,改元真王,攻沒郡縣,高歡、蔡俊、尉景及段榮、安定彭樂皆從之。洛周圍魏燕州刺史博陵崔秉,九月,丙辰,魏以幽州刺史常景兼尚書為行臺,與幽州都督元譚討之。景,爽之孫也。自盧龍塞至軍都關,皆置兵守險,譚屯居庸關。初,敕勒酋長斛律金事懷朔鎮將楊鈞為軍主,行兵用匈奴法,望塵知馬步多少,嗅地知軍遠近。及破六韓拔陵反,金擁眾歸之,拔陵署金為王。既而知拔陵終無所成,乃詣雲州降。仍稍引其眾南出黃瓜堆,為杜洛周所破,脫身歸爾硃榮,榮以為別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食,就食自己找飯吃的意思,將二十萬曾經叛亂的驍勇善戰的六鎮軍民流放在河北卻不管飯,不餓死只有搶飯吃了,不造反才怪。斛律金也投奔爾朱榮了,“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民歌就是從他口中流傳出來。中學課本上不寫斛律金的名字,僅說是敕勒民歌,不厚道。斛律金的兒子斛律明月的箭法極好,一代名將,號稱落雕將軍。我嚴重懷疑,金鏞先生痴迷這段歷史,連筆名都來自金鏞城,金鏞是洛陽中西北高地,魏明帝築造城堡守衛洛陽,東西魏後來在金鏞城下爆發多次大戰,金庸先生寫《射鵰英雄傳》的時候將斛律明月的名頭給郭靖用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一百五十一卷(公元五二六年,梁普通七年,北魏孝昌二年)(1)
正月,五原降戶鮮于修禮等帥北鎮流民反於定州之左城,改元魯興,引兵向州城,州兵御之不利。楊津至靈丘,聞定州危迫,引兵救之,入據州城。修禮至,津欲出擊之,長史許被不聽,津手劍擊之,被走得免。津開門出戰,斬首數百,賊退,人心少安。詔尋以津為定州刺史兼北道行臺。魏以揚州刺史長孫稚為大都督北討諸軍事,與河間王琛共討修禮。
小說開頭講述公元525年的冬季,葛榮攻破左人城擊殺楊忠父親楊禎,這段歷史來自於《周書》的記載:“楊忠,弘農華陰人也,小名奴奴。高祖元壽,魏初為武川鎮司馬,因家於神武樹頹焉。祖烈,龍驤將軍、太原郡守。父禎,以軍功除建遠將軍。魏末喪亂,避地中山,結義徒以討鮮于修禮,遂死之。”
《周書》還記載:“忠美髭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沉深,有將帥之略。年十八,客遊泰山。”《周書》中那麼多歷史人物,唯獨記載楊忠身高,古代的尺寸歷代不一,在北周和隋朝,一尺合米,這樣算下來,楊忠的身高為米,在戰場上一定極為驚人。楊忠出生於北魏正始三年(公元506年),他十八歲時是公元524年,與其父在河北戰死的時間接近,推斷楊忠是在父親戰死後,經過山東逃到梁國。不過,一些學者質疑隋朝是否真的出身自武川,陳寅恪先生甚至認為楊忠就是山東泰山人,大多數史家還是認同楊忠生於武川,在父親戰死後經過山東逃亡梁國的歷史。
小說開頭講述高歡逃亡的故事並非虛構,而是借鑑了《北齊書》中《神武紀》中記載:“孝昌元年,柔玄鎮人杜洛周反於上谷,神武乃與同志從之。醜其行事,私與尉景、段榮、蔡俊圖之。不果而逃,為其騎所追。文襄及魏永熙後皆幼,武明後於牛上抱負之。文襄屢